「腦霧」症狀有哪些?只有確診後才會得嗎?營養師推薦9大超級食物,幫助改善腦霧!

愛健康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2-12-12 19:30:00

長達三年的新冠疫情之亂,很多染疫者在回歸一條線後,仍留下不少後遺症,其中長新冠症候群中最常見的就是「腦霧」症狀,會感覺記憶力變差、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等等,讓人感到苦惱!到底什麼是腦霧?只有確診過後才會有這樣的症狀嗎?想要改善腦霧,也可以從飲食中攝取營養補充!這次越功能醫學的劉馥萱營養師要來推薦妞妞們9大超級食物,幫助大家從腦霧中走出來,找回健康又高效的工作狀態!

24小時最熱

什麼是腦霧?

source:pexels

「你腦霧了嗎?」在新冠疫情後,腦霧這次詞出現的頻率似乎變高了,甚至還成為一種自嘲、虧人的用詞。但妞妞們真的知道什麼是腦霧嗎?腦霧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指大腦意識就像處在濃霧之中,一下清醒一下健忘,沒辦法集中精神,明明上一秒還記得的事情,忽然下一秒就斷片,忘記剛才原本要做什麼、要說什麼。從醫學診斷角度來說,腦霧不是疾病,確切來說,腦霧是描述腦部出現一系列認知功能障礙的綜合症狀,這樣的症狀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

為什麼會出現腦霧症狀?

source:pexels

很多人以為腦霧是只有新冠確診後才會出現的後遺症,但並非如此。腦霧的成因其實相當複雜,可能同時涉及身體、心理因素,造成腦霧的常見原因,包含了特定疾病的前兆如腦部慢性發炎、偏頭痛、阿茲海默症,也可能是因為賀爾蒙的改變,如懷孕時雌激素上升,或更年期雌激素下降,人都容易變得健忘、說話找不到詞彙。長時間處於壓力環境、缺乏睡眠,甚至腸道不健康也會引發腦霧

腦霧會出現哪些症狀?

source:pexels

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記憶力下降、倦怠、遲鈍&理解力下降、憂鬱&焦慮、睡眠障礙、頭痛或頭暈,這些都是常見的腦霧症狀。

改善腦霧超級食物推薦

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解釋,腦霧的出現可能是細胞的「粒線體」出了問題,粒線體作為細胞能量工廠,如果一直無法獲得適當的營養,可能就無法正常運作,讓身體代謝的效率變低,而粒線體的失能可能會從細胞內部引發神經發炎反應,進而產生腦霧症狀,人的思緒就會變得遲緩。因此,想要改善腦霧的症狀,得要提供營養給粒線體,也要給予消除自由基的營養素,才能讓粒線體正常運作

1波菜

source:pexels

波菜中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外,還富含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質,像是類黃酮、穀胱甘肽、維生素C和維生素E,幫助粒線體對抗自由基的氧化。

2海藻

source:pixabay

海藻含有豐富DHA,是對大腦活化很有幫助的營養成分,另外還含有硒與鎂這些抗氧化營養素,是粒線體作用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礦物質,相比一般蔬菜,海藻的硒與鎂含量整整多了10倍以上。

3鮭魚

source:pexels

鮭魚同樣是重要的DHA來源,可以維持大腦健康的關鍵。研究發現吃較多DHA含量高的魚,能夠擁有更健康的腦力。而鮭魚也能提供優質蛋白質,可作為體內合成穀胱甘肽的原料。另外也提供高含量的輔酶Q10,會參與粒線體能量製造,讓能量代謝過程更流暢!

4芭樂

source:pexels

維生素C是很強效的抗氧化劑,美國的功能醫學界很推崇維生素C含量很高的紅石榴,但在台灣很難買到,且價格昂貴。取而代之,可以轉頭找台灣本土的「番石榴」,也就是芭樂,它的維生素C含量比檸檬還高,可說是台灣水果界維生素C之王!

5苦茶油

source:pexels

擁有「東方橄欖油」之稱的苦茶油,其實也是很棒的油類來源,苦茶油富含維生素E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優異的抗氧化劑能有效降低自由基引起的發炎反應。

6綠茶

source:pexels

綠茶當中最有名的植化素就是兒茶素,屬於類黃酮素的一種,也是超級抗氧化高手,能活化抗氧化轉錄因子NrF2,減少粒線體遭受氧化傷害,具有保護神經的功效。

7酪梨

source:pexels

酪梨是國內外都非常推崇的超級食物,含有優質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將更多氧氣輸往腦部,酪梨還富含維生素E、穀胱甘肽,幫助其他抗氧化植化素吸收,此外,國外研究顯示,酪梨也能增進健康年長者的認知機能。

8花椰菜

source:pexels

花椰菜同樣也是常駐排行榜的超級食物,可說是護腦、護肝的好幫手,花椰菜中含有蘿蔔硫素、I3C等植化素與穀胱甘肽,可以提升抗氧化力,同時還含有膽鹼,可以幫助神經細胞傳遞,過去也有研究發現,花椰菜能夠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

9杏仁

source:pexels

杏仁和酪梨一樣,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另外還富含鈣、鎂、鉀等幫助神經傳導的營養素,以及維生素E、穀胱甘肽這些抗氧化營養,對於記憶力與專注力的維持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超級食物。

想要改善腦霧的症狀,除了可以多攝取補充以上的超級食物外,也建議養成規律運動、減少壓力來源、改善睡眠品質。如果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染疫前沒有過的症狀,例如麻木、說話困難、刺痛甚至失明等,就代表要趕快看醫生了喔!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留下「後遺症」怎辦?中醫師傳授4個身體調養要點,改善疲累、咳不停!

營養師 妞新聞 健康 飲食 腦霧

最新消息

肥胖罹患肝癌機率高1.8倍! 你的脂肪肝和肝癌有關係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12-12 21:30:00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過去多數人以為有B、C肝是肝癌的高危險群,但現在有研究發現,肥胖將增加肝癌的風險!依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1萬1,272人。110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有1萬2,035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4,065人,肝癌則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970人。

24小時最熱


肝癌有2成為非B、C型肝炎所引起 脂肪性肝也與肝癌有關


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及移植外科副主任暨肝癌治療團隊召集人薛冠群醫師曾提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相當需要關注的問題,臨床上沒有B、C肝卻罹患肝癌的患者,已經超過3成。國健署表示,肝癌有2成為非B、C型肝炎所引起,「脂肪性肝炎」是肝癌的致病因子之一,當肝臟內的脂肪占肝臟總重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也曾指出肥胖與脂肪肝相關,並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會導致肝發炎或肝損傷,且體內過多的脂肪也是造成許多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報告也指出,肥胖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子,且體重過重者相較於健康者高出1.5到1.8倍罹患肝癌的機率。


國健署提醒,脂肪肝是健康警訊,雖無立即性的危害,若長期未改善或不治療,即有可能演變成慢性肝炎,進而發展成肝纖維化,最終導致肝硬化及肝癌。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脂肪肝對健康帶來的影響,若發現自己罹患脂肪肝,請先從養成良好的 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著手,並接受正規治療,遵從醫囑、規律就醫、定期追蹤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肝臟,人生才會是充滿活力與色彩。


慢性病控制不良、肥胖等問題 都是造成脂肪肝的危險因子


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可歸納為慢性病控制不良與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過度飲酒、喜好喝含糖飲料或吃精緻食品等,再加上缺乏運動及熬夜。目前尚無合格有效的治療藥物,若要逆轉脂肪肝,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關鍵,國健署呼籲民眾「認識自己的BMI、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及腰圍」,降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性愛太過頻繁會變鬆? 醫師盤點私密處鬆弛的5大原因
▸癬友「體無完膚」嚴重恐釀關節炎 中醫從體質改善乾癬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肝癌 脂肪肝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