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慎防腦中風!除了改善血循 醫師教你日常做好保健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12-27 23:30:00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基隆報導】節氣進入「冬至」,氣温跳水式下降,使得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機,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隨之提高,通常冬天越冷,體內血液的黏稠度會增高,血管比較容易產生痙攣,血流速度趨緩,如果原來就有高血壓,血壓更會飆高,可能誘發腦出血。

24小時最熱


預防2次中風 良好血液循環是關鍵


錢本文診所院長錢本文醫師表示,臨床上腦中風指的是突然爆發的血管性疾病,不過,動脈血管不會無緣無故地破裂,而是長期下來已潛藏的血管硬化與阻塞持續惡化,一旦這些壓力爆表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另外,倘若血流不暢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也可能使腦部某一部分失去功能遺留神經症狀,因此血液循環不良也是腦中風常見的主要原因。


錢本文院長補充說明,腦中風和心臟功能運作密不可分,心臟每天輸出組織需要的氧氣和養分,每天日夜不停運轉,只要是不健康的血管都可能發生破裂或堵塞。一般來說,發生過1次中風,因為大腦遭受破裂血管的血流壓力或是血塊擠壓腦組織,以及血管受阻以致腦部無法順利獲得血液流通,即便接受手術或持續藥物治療後,還是可能發生2次中風,必須格外小心防範。


含銀杏葉成分產品琳琅滿目 選擇國際大廠安全有保障


本身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氣溫變化大時,身體出現手麻腳麻、半側臉部發麻、末梢容易冰冷等狀況,基隆承泰藥局王柏硯藥師指出,患者平時會選擇打通血路的成藥做保健,像是經實證的銀杏葉製劑有助末梢血管擴張,藉此改善血流,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血壓狀況,可達到輔助性的控制。


腦中風高風險族群為了預防疾病找上門,最常詢問的就是通血路的藥物,目前市售銀杏葉的產品琳琅滿目,王柏硯藥師提到,民眾在挑選上最好選擇藥品級、大廠牌的成藥較有保障。藥師也提醒,民眾在服用前仍需經由醫師、藥師指示。


王柏硯藥師不諱言,以銀杏葉的成藥市場,「循利寧」是由全球最大植物製藥廠製造,產品品質及製程經過層層把關,而其內含的銀杏葉萃取物可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促進血管擴張,讓動脈血液灌流,改善血管通透性,進而增進靜脈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更可以抗氧化,增強血管壁及血管的彈性。


▲基隆承泰藥局王柏硯藥師指出,患者平時會選擇打通血路的成藥做保健,像是經實證的銀杏葉製劑有助末梢血管擴張,改善血流,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輔助性的控制。(圖/王柏硯藥師提供)


預防中風 從建立良好習慣開始


根據統計,男性超過45歲、女性逾55歲都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其中男性中風機率比女性高;錢本文院長指出,女性因爲壽命較長,也增加了高齡中風機率,尤其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性荷爾蒙濃度降低會使血管彈性變差、血壓上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會增加。美國心臟/中風協會(AHA/ASA)則指出,55歲以上的中風風險,每10年以倍數增加,有家族病史者應更加小心。


針對曾經中風過的患者,要預防2次中風,需留意生活中的小細節,包括: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均衡飲食、戒菸酒等。每天早晨醒來,先在床上活動四肢和頭頸部,慢慢坐起後再下床活動;起床後用溫水刷牙洗臉,及飲用一杯溫開水有助溫暖腸胃系統。


最後,錢本文院長提醒,一般人避免腦中風則要注意日常保健,例如避免超時工作、飲食少鹽並節制酒量;養成運動習慣,可利用上下班的路上「以步代車」,或帶寵物一起散步,都有助增加運動量,維持BMI值正常。適當抒發情緒、擁抱另一半等行為,都有助身心健康。同時,要提高可能再次腦中風的警覺並注意生活中可能的徵兆,例如:血壓變高且出現劇烈頭痛、失去平衡、眩暈或視力問題,或突如其來單側肢體的虛弱或麻木、理解語言有困難時,應立即求救或打119儘速送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花眼突然看近變清楚別高興太早 醫曝:恐白內障初期
▸耳鳴非小事!恐伴隨暈眩、重聽 醫揭內耳3大疾病關聯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腦中風 中風

最新消息

秋冬易憂鬱都是天氣惹禍! 4招防「季節性情緒失調」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12-28 11:30:00

【NOW健康 游庭語/台北報導】秋冬陰雨綿綿,你的情緒是否特別容易低落?「季節性情緒失調」常見於秋冬季節,容易發生憂鬱、倦怠、無力、體重增加等症狀,並常在春夏季後得到症狀的緩解。

24小時最熱


「季節性情緒失調」影響日常 需就醫診治


對於季節變化與情緒波動的病因探討,大多聚焦於秋冬季節中,日光照射量的下降與人體生理日夜節律的影響,致病機轉也可能包含人體內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褪黑激素、血清素等等。例如,2016年來自丹麥的研究發現,患有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患者,體內運輸血清素的蛋白在冬天時不會同健康者一般地下降,而可能影響了血清素在體內的濃度。另外,在台灣的近年相關研究也有觀察到,台灣的自殺率與身心疾病的住院率,也與季節變化的趨勢相關。


因此,若在過去疾病史中,經常在秋冬季節時產生情緒的波動,進而影響了日常的工作、社交、飲食、睡眠,應前往身心科門診諮詢並尋求協助。不同於一般的憂鬱症治療,「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治療首選,為光照治療。


日照減少影響情緒變化 敏感族群中更明顯


對於健康的族群來說,秋冬季節是否導致情緒波動到疾病的程度,目前尚無明確的定論,季節變化確實也並不會影響每1個人的情緒波動。於2020年來自荷蘭的5千人問卷型研究中發現,季節變化較顯著影響的是人格特質中具神經質、或稱情緒不穩定的族群。


▲日照量減少,除了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日夜節律,其實改變了我們的戶外活動量、飲食選擇、社交互動模式,多重地影響我們在秋冬季節時的日夜節律與情緒狀態。(圖片來源/ingimage)


秋冬季的日照量減少,除了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日夜節律,其實同時也經常改變了我們的戶外活動量、飲食選擇、社交互動模式,這些改變皆可能多重地影響我們在秋冬季節時的日夜節律與情緒狀態。另外,缺乏日照的情形也不僅只發生在秋冬的季節,需要輪值夜班的工作型態,或者工作環境長時間位於室內無日照的空間,也都容易因生活模式中缺乏日照而影響日夜的生理節律。


專家建議4招 降低秋冬季節影響情緒波動


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建議,在迎來秋冬季節時,以下4種方式,可以降低秋冬季節影響情緒波動的狀況:


▸1.增加日照:多從事戶外的活動,增加陽光的曝曬機會同時也增加運動的機會,有助於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即使在家不外出,也可以將窗簾打開,多讓陽光透進室內。


▸2.規律社交行為:在生活中適時的與他人社交。社交不僅止於跟朋友聚餐或是參與大型的聚會,與家人共同享用晚餐、與朋友講電話談心,甚至是寵物的陪伴,都是對身心健康有益的社交活動。


▲與家人朋友聚會、維持社交生活能夠幫助避免季節性情緒失調。(圖片來源/ingimage)


▸3.好好吃飯:均衡飲食是維持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基礎。除了吃新鮮的食物,攝取多樣性蔬果、健康的油脂、足量的蛋白質也都是很重要的。當人越忙、壓力越大時,較會忽視飲食,或者更常選擇油炸和重口味的食物作為壓力的宣洩管道,營養攝取不均衡與攝取過多高度加工、促身體發炎性的食品,情緒反而容易變得更不穩定,進而造成惡性循環。


▸4.補充維生素D :研究發現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患者,有常見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而人體內維生素D的來源主要也來自於陽光中的紫外線曝曬於皮膚。維生素D具有協助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體內是否缺乏維生素D可透過抽血來評估,並訂定補充的計畫。


另外,透過功能醫學「神經傳導代謝評估」的檢測,也可以評估血清素、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狀態。


最後,陳采汎呼籲,若發現自己或者周遭的親友,情緒常受季節影響而無法維持平日的生活與工作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別讓季節影響了情緒的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足底筋膜炎只痛足底?醫揭好發部位 親授4招居家緩解
▸連日低温鼻水直流「凍未條」 中醫:冬季三九貼助改善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