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資深的香港武俠片迷,那麼 1990 年的春節絕對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24小時最熱
就在那年的大年初一,由武俠片大師胡金銓掛名導演,但真正執導的則是監製徐克的《笑傲江湖》在台灣上映,就此成為新派武俠片的開路先鋒,並透過後來的《笑傲江湖 2:東方不敗》,開啟了一波武俠電影的全新盛世。
倘若你那時是小學或國中生,說不定還曾被長輩帶到戲院看過《笑傲江湖》,並在看完後興奮不已地叼念著「盪劍勢」這種與原著小說截然不同的「獨孤九劍」招式,心裡想著等到開學後,便能與同學討論一下那個與以往不同的武俠世界,甚至還假裝過上幾招什麼的。
開學的時候總算到來。只是,當你走進教室後,卻發現班上根本沒人在乎滄海究竟幾聲笑,而是更在乎自己能不能把手上的撲克牌變成一張 3,又或者是沒事就要用慢動作走路,說話唬爛時,更得做出一個假裝摸戒指的動作才行。
是的,那一年春節檔最受矚目的從來都不是令狐沖,而是陳小刀與高進,還有一副西德最新產品,價值 11 萬美金的隱形液晶體顯影眼鏡。
《賭神》。
我聚賭最多罰款 3 千,你殺人最少要關 30 年
雖然 1970 與 80 年代初期,香港便曾有過一次賭片熱潮,但要說到真正把賭片這種特殊的電影類型給完全發揚光大的,仍是當推由王晶編導,周潤發與劉德華主演的《賭神》。
《賭神》是王晶眾多的賣座電影中,少數比較認真經營角色關係的一部。劇情透過周潤發飾演的賭神高進意外失憶,導致變成像是個小孩的情節,將《乾隆下江南》這類古典作品經過變形後,把角色重心放在劉德華飾演的陳小刀與高進的關係上頭。透過賭術神技與角色狀況間的明顯衝突,就這麼使《賭神》成為了一部具有高度娛樂性的電影。
而在「賭」這件事上頭,《賭神》也沿用了香港賭片祖師爺《賭王大騙局》的作法,讓像是聽出骰子點數這類的技巧,以及發出自己想要的牌等這類千術,都成為了較為單純的招式存在。至於真正使高進之所以人稱賭神的關鍵,還是在於他各種出人意表,幾乎算無遺漏的事前佈局。
正因如此,除了個性鮮明,甚至意外讓當年不少巧克力品牌因此大賺一筆的角色塑造以外,像是隱形液晶體顯影眼鏡、在前五百副牌裡加上偷雞摸戒指的假動作,以及壞事要去公海做等諸多逆轉情節及相關台詞,也就這麼成為了《賭神》最令人印象深刻,直至今日仍記憶猶新的部份。
《賭神》。
黏巴達啊黏巴達,黏巴達啊黏巴達⋯⋯
就在《賭神》大獲成功不久後,原本只想搭個順風車開開玩笑,由劉鎮偉與元奎共同編導的《賭聖》,竟然意外憑藉才剛走紅不久的周星馳,將無厘頭搞笑方式運用其中之故,就這麼創下了更勝《賭神》的票房成績,甚至還打破了當時的香港影史賣座紀錄。使《賭聖》除了成為周星馳票房神話的濫觴之作以外,也為賭片開啟了另一個全然不同的方向。
與《賭神》結合騙局式電影的娛樂性相比,《賭聖》其實更在乎誇張的喜劇效果,對於市井小民的描述,也在周星馳、吳孟達的黃金組合,以及元奎及吳君如等配角的搭配下,比起《賭神》還要來得鮮明有趣,也因此獲得了更為廣泛的觀眾共鳴。
至於情節方面,《賭聖》則把佈局這回事給徹底拋開,在強調主角的小人物性格之際,卻也賦予了他如同武俠片般的天賦異秉,讓「特異功能」這件事也因此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港片常見元素。甚至就連吳孟達只要一聽見周星馳喊他「三叔」,便會立即發作先天性失控症的搞笑安排,也成為了吳孟達最具代表性,日後亦曾多次重複的角色設定。
就在《賭聖》後,同類型作品開始出現得更為頻繁,就連劉鎮偉與元奎也找來了梅艷芳與鄭裕玲,在《賭聖》原班人馬飾演相同角色,周星馳僅於片頭及片尾短暫客串的情況下,再接再厲地推出了《賭聖後續篇:賭霸》這部正宗續作。
只是,真正接收《賭聖》紅利的並非《賭霸》,而是採用了有點犯規的手法,把《賭神》與《賭聖》彷彿加以結合的《賭俠》一片。
《賭聖》。
這裡有張 A 士,只要我輕輕的一嚕,就立刻變成了一張⋯⋯皺了的 A 士
雖然回憶起來,會覺得拿《賭聖》與《賭俠》相比,周星馳給人的感覺,在《賭聖》中還是明顯青澀許多,但事實上,《賭俠》於香港上映的時間,其實僅比《賭聖》略晚不到 4 個月而已,可說徹底展現了香港電影以「快」為尊的製作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有許多人往往會以「電影宇宙」的先行者來形容《賭俠》,但事實上,《賭俠》其實只是運用了觀眾對於《賭聖》的印象,營造出類似「電影宇宙」的假象,基本上與漫威或 DC 的狀況並不相同。
《賭俠》。
也因為這樣,如果你看得夠細,就會發現原本在《賭聖》中叫做左頌星的周星馳,在《賭俠》裡的名字變成了周星祖,而電影則利用大多數時間仍稱呼他為「阿星」的方式,就這麼把他與吳孟達的三叔給搬進了《賭神》世界觀中,甚至後來還這麼整碗端走,讓周星祖就這麼反客為主,變成了《賭俠 2:上海灘賭聖》的主角。
但光以《賭俠》來看,王晶則確實成功結合《賭神》與《賭聖》的特質,讓陳小刀與周星祖在牌桌上以各自的特色迎戰不同對手。就連賭神高進,也在周潤發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被王晶把《賭神》裡的鏡頭剪入片尾,營造出他有客串本片的假象,最終使這部至今唯一集結了賭神、賭俠與賭聖的作品,就這麼不負眾望地成為了當時僅次於《賭聖》的香港影史賣座亞軍。
不過,關於《賭俠》還有一點仍想稍作補充。在這部片中,陳小刀有提及自己已學會了高進的所有賭術,但只有變出一張 3 這件事,是他仍無法運用自如的招式。
在電影裡,陳小刀並未解釋這招的困難之處,甚至也沒提到為何會是「一張 3」。但有說法指出,這點其實與老千慣用的手法有關。
就換牌的千術而言,老千會將 13 張不同數字的撲克牌按照特定順序藏在袖中,以便需要時可以從正確位置抽取自己要用的牌。而那個特定順序,則會按照牌的常用及有利程度排列。
正是因為這樣的方式,使「3」通常都排在最後一張,也就是袖子最深處的位置,這才使得「變出一張3」,成為了施行時最為困難的一招。
不過話是這麼說,但由於在《賭神》裡,高進變出一張 3 的時候,實在沒道理會在袖子裡先藏好撲克牌,因此他到底怎麼變出那張 3,其實仍是個未解的謎團⋯⋯
《賭俠》。
你想不到,我會在死人面前說謊
在 1994 年的《賭神 2》中,王晶總算讓高進重返賭壇。雖然劇中沒有陳小刀或周星祖,但卻由梁家輝、吳倩蓮、邱淑貞與徐錦江等人飾演的角色補上空缺,最終則在那個《侏羅紀公園》才剛改變全球觀影習慣、好萊塢正當所向披靡的時刻,依舊於香港拿下了超越 5000 萬港幣的票房。除了成為當時華語片於香港的影史賣座冠軍以外,也就這麼被視為香港賭片至今為止的最終高峰。
就劇情來說,《賭神 2》並不像前作那麼在乎角色經營,基本上只是顧著搞笑,同時將重心放回《賭神》裡的謀略佈局,甚至更利用了「特異功能」的元素強化劇情最後的翻轉效果,因此使本片比起《賭神》而言,其實僅剩下那些與賭局有關的台詞,足以真正令人留下印象。
至於到了改由黎明飾演高進的前傳《賭神 3》中,雖然電影同樣出自王晶之手,但劇情卻與《賭神》有著明顯矛盾,因此使本片雖然名為正宗續作,但就連貫性來說,則甚至比《賭聖》與《賭俠》間還要有著更為明顯的衝突。再加上故事情節也變得較為陰鬱沉重,使得《賭神 3》的票房有著明顯衰退,就這麼暫時中斷了高進的賭神傳說。
接下來數年間,王晶依舊推出了幾部片名中帶有「賭俠」二字的電影。只是,這些電影中的劉德華已並非扮演陳小刀,故事也與先前的作品沒有任何關連,甚至就連劇情元素方面,也大幅減少了牌桌上的各式交鋒,使電影看起來幾乎就像是單純的騙局式作品,自然也與過去的那些經典無法相提並論。
《賭城風雲 2》
然而,到了 2015 年的《賭城風雲 2》結尾,以及 2016 年的《賭城風雲 3》中,王晶則回頭召喚出了高進與陳小刀,並讓周潤發直接在片中扮演包括高進在內的不同兩名角色。
只是,雖然這個系列在中國獲得了一部比一部高的票房,但電影評價卻慘不忍睹,也讓王晶一手創造的兩名賭片經典角色,就這麼晚節不保地毀在了自己手中,讓賭神與賭俠最終的殘餘價值,也就這麼消耗殆盡了。
已經到公海了!
不過,仔細想想,就算那些賭片的創造者,真的按照當年的方式拍攝新作,使賭神、賭俠與賭聖這些經典角色,以原初的特質再度出現於我們眼前,但由於時代的改變,一切看起來也勢必都會與過往難免不同。
在如今這個年代,比起公海來說,台灣海峽的中線恐怕更容易使大家有感。至於只要手上有槍,誰都殺不了他的龍五想要入境台灣,也變成了一件足以引發社會爭論的事情。
此時此刻,就連我們在重看那些經典賭片時,偶爾還會發現自己的感覺竟然已經起了變化,對於劇中的某些細節,又或者是飾演那些角色的演員們,有了一些與過往不盡相同的看法。
但所幸的是,無論如何,這些經典賭片還是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朗朗上口的台詞,為我們在像是春節時分這種與家人或朋友相聚小賭的時候,提供了許多可以隨時說出口來的各式幹話,為牌局間帶來更多的樂趣與笑聲。
《賭俠》。
或許,這樣的場景,就是那艘駛到了公海的時間之船。或許,這一回翻牌時,你總算可以實現兒時夢想,真正地變出那張傳說中的 3⋯⋯
啊,不過是說,所謂十賭九輸,要是你真的變出來的話,那麼你在玩的也極有可能會是「大老二」,因此一張 3 能派上用場的效果,也實在是十分有限。只能說,這就是人生,我們還是小賭怡情就好啊。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