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貪睡!最新研究「人在冬天需要更多睡眠」,生活作息只要跟著太陽就保證你精神飽滿!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3-02-21 21:30:00

總以為冬天早上爬不起來,是因為天氣寒冷所以導致我們貪睡戀床,但其實在《神經科學前沿》雜誌發表的新文章中指出,人類雖然不需要冬眠,但或許跟動物一樣在冬天需要較長的睡眠。睡眠和季節以及光照有著微妙但顯著的變化,即使生活在城市的我們也是如此,跟著太陽作息才是維持健康的第一招!

24小時最熱

 

冬天你需要更多的睡眠

Source:Pexels@Ivan Oboleninov

根據美國《神經科學前沿》雜誌,針對睡眠困難症的人進行研究發現,在寒冷的冬天的人們的深度睡眠時間比夏季長,因為人的生理時鐘是跟著陽光在運行的,所以根據季節改變的日照長短變化,是可能影響睡眠的持續時間和質量。如果這個研究可以在擴大實驗的基數以及對象,很有機會可以證明,我們應該根據季節去調整睡眠習慣,在冬天可以讓自己早睡晚起,更加自然健康。

延伸閱讀:一直下雨心情很差嗎?可能是「季節性情緒失調」打亂內分泌,專家教你3招對抗憂鬱找回開朗心情!

 

中醫古籍早就記載了

source:unsplash@Jomkwan

這個研究觀點不僅在國外開始盛行,但其實我們翻開中醫古籍,我們的老祖宗不也總是如此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嗎?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冬天由於白天短、黑夜長,則要放鬆心情「早睡晚起」,所以跟隨太陽季節的變化,才是最自然的養身大法。

 

調整社會的時間表

source:unsplash@Chris Barbalis

盡管這樣的研究觀點被許多科學家與醫生證實和認可,但是在資本操控下的社會與城市,學生的課表、上班族的打卡時間都是一年四季固定進行。這種自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為了在有限的時間中最大程度的壓榨工人而產生的工作班表,依然日復一日的主宰我們的現代生活。所以主張這個觀點的昆茲博士(Dieter Kunz)也希望未來國家與社會,能根據四季光照的變化,進而調整人們生活的時刻表,以維持健康的生活。

2023「通膨約會」國外正夯!專家提醒5點訣竅,遠距離愛情學起來、上高級餐館約會先看經濟狀況!

《鬼滅之刃》不為人知5件事!鬼殺隊有薪水嗎?戀柱、炎柱有「特殊關係」?刀匠村面具大有來頭!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Bella儂儂 健康 睡眠

最新消息

觸景更傷情!重度憂鬱症精神醫療要趁早 醫曝治療趨勢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02-22 17:30:00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土耳其強震發生之後,已經有超過3萬人罹難,許多家庭因為失去親人而破碎。精神科醫師分析,人在面臨重大失落(significant loss)事件時,都會出現傷慟反應(bereavement),有憂鬱的情緒都很正常,但如果未加以正視而演變成重度憂鬱症,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恐將造成憾事發生。

24小時最熱


與失去的親人關係越親近 憂鬱症嚴重性就會越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李正達醫師指出,失落不只是面對死亡、喪失親人,也可能是遇到重大的危機,如家道中落、破產,甚至是親人罹患重病等情況,正常人都會出現傷慟反應,通常需要1至2個月的時間,可以慢慢恢復。但有一部份的人,無法隨著時間淡化傷痛的情緒,而發展成憂鬱症,甚至是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通常與失落的關係越親近(無論是親人,或者是配偶、同居人,甚至於連毛小孩、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事發當下越急且無法預料,甚至親眼目睹失落的過程,那麼嚴重性就會越高。


李正達主任說明,全世界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大概每7到10個人就有1個人。然而在西方社會,憂鬱症患者的就醫率約有57%,反觀台灣只有20%,足足比國外低了3倍之多,可見憂鬱症患者在台灣社會明顯存有就醫不足的問題。而這群人在職場的工作表現普遍受到影響,且絕大多數不就醫,等到情況嚴重時才被診斷出來,往往病情已達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


當人在遇到壓力事件後 大腦會出現功能性的問題


李正達主任進一步解釋,當人在遇到壓力事件後,大腦會出現功能性的問題,整個人會表現出遲緩的現象,重度憂鬱症尤其如此,一旦這類患者出現自殺的念頭,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身為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家人,如何發現患者自殺的警訊?


李正達主任解析,從過去的研究看來,這群人,真正在發生自殺行為之前,有絕大部份會透露他有想要自殺的意念,在自殺身亡前,大概1個月曾經就醫的大概占8成,通常就醫大多不是看精神科,而是因為身體出現一些問題,像是自律神經失調,或是身體出現不適而就醫;在發生事情前的1周,曾經就醫(包含所有的科別,急診也算)約有6成;真正去看精神科的,只有1到2成。統計顯示,在發生自殺行為前,曾與親人清楚表達想不開的念頭,則有4成到5成的人。


重視任何表明想不開的念頭 親人的支持系統很重要


李正達主任強調,假設一個人,跟你表明有想不開的念頭,一定要重視,特別是原本就是非常壓抑的人,他提到這樣的意念,絕對不要以為他是玩笑話,很多時候,他可能已經是提起勇氣,跟你說這件事情,所以聽到的人,一定要想盡辦法給予支持與安撫。他需要一個拯救自己的機會,需要親人的支持系統把他拉回來,而這個機會就是精神醫療。


李正達主任透露,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好的治療方法和武器,可以讓我們很快的把這類的情況有效的控制下來,不需要等待時間。雖然前面提到時間是很重要的療癒因素,但很多時候光靠時間並沒有辦法恢復。


針對有自殺意念的重度憂鬱症患者 治療選項相對有限


針對重度憂鬱症的患者治療的目標與選項為何?李正達主任提到,一旦有傷慟反應,最重要的還是時間跟心理治療,包括情緒支持,以及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本來就是精神治療很重要的一環,若患者出現顯著的憂鬱症狀,則會合併使用抗憂鬱劑,幫助病人提升正面情緒。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不佳,則會改換其他的藥物,像是鎮靜安眠藥,或者新一代安神的藥物,都有機會可以改善。


但若是相對嚴重或有強烈自殺意念的憂鬱症患者,李正達主任坦言,臨床上的治療武器選項就沒有這麼多,目前主要是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針對大腦情緒迴路失常對症下藥,抗鬱速度比傳統抗憂鬱劑速度可能來得快。另外,去年台灣也通過一款新一代抗憂鬱鼻噴劑藥物,研究發現它針對有憂鬱診斷並伴隨急性自殺意念或是想法的患者,能有效改善負面情緒,不過,治療必需要在特定的醫療院所才能實施,原因是噴完之後還要留院觀察1至2個小時,待醫護人員確認患者情況有改善才能返家休養,門診即可施作,不必住院。


▲急性發作的重度憂鬱症判斷標準。(口述/李正達醫師;圖/NOW健康製作)


急性發作的重度憂鬱症 臨床上如何判斷?


至於急性發作的重度憂鬱症患者在臨床上如何判斷?李正達主任提供重要的評估參考,例如:患者是不是幾乎整天都有憂鬱情緒?都對事情沒有興趣?而且伴隨很多其他的症狀表現如:(1)吃不下、(2)睡不著、(3)想法負面、(4)人變得緩慢、(5)人變得激躁、(6)強烈罪惡感、(7)有自殺念頭。以上症狀表現出現5項以上,而且除了那整天之外,還連續持續2周以上,並對生活造成顯著的影響,例如沒有辦法去上班,或是已經感覺這個憂鬱要把他壓垮,此時就應該積極介入治療。


最後,李正達主任提醒,觸景傷情,或是睹物思人,都是人之常情、正常的反應,不要過於害怕,但也不要掉以輕心;要知道,你不會是孤單的,或是沒有辦法去處理這件事情的,其實現代精神醫療已經非常的進步,能夠幫助目前有這樣狀況的患者,能夠很快的改善,脫離那種負面的狀態,如果可以的話,就是自己想辦法調整,真的不行的話,要及早就醫,積極接受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不敢喝黑咖啡? 加了「這1樣」咖啡變好喝還能抗發炎
▸為什麼出國會有時差? 身體內建「晝夜節律器」起作用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健康 憂鬱症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