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乾眼症!按壓穴道變水潤 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絕招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09-22 19:30:00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現代人3C不離手,上網追劇、打遊戲樣樣來,但長期下來雙眼「欲哭無淚」乾得像沙漠,民眾日常該如何保養眼睛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戴毓萱提出6項保健方式,並表示順時鐘或逆時鐘按壓眼周穴位「睛明」、「魚腰」、「瞳子髎」、「承泣」,可以放鬆眼周肌肉促進循環。

24小時最熱


乾眼症屬於角膜表面慢性病 出現這些症狀要提高警覺


乾眼症屬於角膜表面的慢性病,引發原因與眼睛中的淚液有關,由於淚液是由油脂、水分和黏液3種成分組成,可確保眼睛濕潤,一旦淚液分佈不均或蒸發太快,眼睛可能會受損、發炎引發乾眼症。多數民眾認為眼睛乾澀,只要眨眼或休息可解決,但長期忽略症狀,讓淚腺、瞼板腺阻塞和持續發炎,恐將引起角膜和結膜損害。


民眾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待在空調環境、緊盯3C螢幕;或是本身有青光眼、糖尿病、曾經做過近視雷射手術及乾燥症病史等,都是容易發生乾眼症的族群。若有發現眼睛乾燥感可能不只因疲勞造成,已從單純的乾澀模糊,進而出現「異物感、刺痛、搔癢、灼熱、發紅、畏光」等症狀,就需提高警覺。


眼疾與全身健康有關 中醫治療從4臟器著手調理


《黃帝內經》提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眼睛疾病與全身健康相關。古籍醫學文獻中,輕微的乾眼症稱為「白澀症」,而較嚴重的狀況則被歸類為「神水將枯」,主要原因在於陰精虧虛,包括陰虛、內燥、虛火浮越和氣不布津。


從中醫臟象學說看,「脾」負責調節體內的水分;「肺」控制皮膚和鼻子,若其功能受損,可能導致津液外泄;「腎」則是調節體內水分的主要器官,而「肝」開竅於目,目受血而視之,所以眼睛問題與「肝」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戴毓萱透露,治療乾眼症不僅是滋潤眼睛,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從脾、肺、肝、腎等方面進行治療,才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中醫臨床治療上,中藥「菊花」、「熟地」、「知母」、「枸杞」、「白芍」等,是最常用來清肝明目與潤燥養陰的一線用藥。針刺穴位治療像是「睛明」、「瞳子髎」、「風池」、「太衝」、「光明」,不但能促進眼周附近循環並放鬆肌肉,舒緩乾澀與壓力,也可以使全身氣機通達舒暢。


乾眼症如何做好日常保健? 中醫師教你6大絕招


戴毓萱叮嚀,乾眼症盛行率逐漸提高,若希望能「治標又治本」,除了就醫治療外,還是要需要從乾眼症的根源著手改善。


▸1.飲食方面:除了補水之外,也要補油!像是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EPA、DHA、維生素A、花青素等食物(例如:魚油、深海魚類、胡蘿蔔、菠菜、綠花椰等)。


▸2.需要適量休息: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後,每隔20分鐘記得休息20秒,遠眺20呎(約6至7公尺)外景色或閉眼養神。


▸3.減少「乾」的內外夾殺:例如:少吃燒烤炸辣食物;保持室內空氣濕潤,避免直吹空調或風扇。


▸4.幸運草按摩法:眼周穴位「睛明」、「魚腰」、「瞳子髎」、「承泣」,逆時針或順時針,以指腹輕輕點按,放鬆眼周肌肉。


▲有乾眼症困擾民眾,建議可以採幸運草按摩法,輕按眼周4穴道放鬆肌肉。(資料來源/戴毓萱醫師;圖/NOW健康製作)


▸5.適時熱敷眼睛周圍:熱敷溫度不要超過42度,每次可熱敷15分鐘。


▸6.縮短配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以免角膜缺水又缺氧。


最後,戴毓萱提醒,眼睛問題也可能反映出其他生理狀況,如果有出現乾眼症症狀,還是請先找醫師診斷和治療,切勿自行購買眼藥水。也建議民眾每年至少進行1次眼部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問題。以中西合併治療調理,讓眼睛恢復水潤舒適,明亮光彩。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人重聽失聰耳聾有苦講不出 孤獨走進無聲寂寞的世界
▸「香料之后」豆蔻可促進食慾? 適量食用還有助於減重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中醫 健康 乾眼症

最新消息

秋分後氣候乾燥易患病!中醫授養肺2招 幫助生津潤肺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09-23 11:00:00

【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秋分時節為國曆9月23日,俗諺:「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日晝夜會一樣長,秋分以後,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之說,中醫師周大翔解釋,中醫會根據其天地陰陽消長變化的均分點和轉折點的特色順勢養生。

24小時最熱


秋分易患這疾病 中醫推這些藥材助滋陰潤燥


秋分是1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陽氣漸漸收斂,陰氣慢慢增長,萬物生長方向走向收藏,因此,「秋燥」、「秋收」2個秋分開始的節氣特性會產生相對應的生理病理變化,包含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鼻黏膜乾燥鼻過敏等呼吸道疾病,與皮膚及黏膜疾病,如皮膚脫屑症狀、皮膚搔癢症、頭皮脫屑、落髮等,還可能患有心理抑鬱疾病,甚至造成免疫力降低等。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秋分養生首重「養肺潤燥、疏肝理氣」,因陽氣逐漸斂藏,藥物使用除了可以補肺氣與宣通肺氣外,滋陰潤燥藥物不可少,常見養生保養藥材有西洋參、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烏梅等,而常見養生食物則有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百合、水梨等,同時應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香料過度調理食物,這類型食物具有宣通氣機特性,食用後短時間內雖有理氣舒暢的效果,但因躁性較強反而會傷津耗氣。


益氣潤肺可喝這2飲品 秋分養肺食療方法報你知


▸1.益氣潤肺茶:益氣潤肺茶需先準備西洋參6g、麥門冬6g、五味子3g、枸杞3g、陳皮1g、甘草1g等藥材,再放入300毫升的水中,並用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


此藥方主要是透過生脈飲加減來補肺潤肺,其中西洋參除了補肺氣外,對於生津潤燥效果也相當良好,加上麥門冬養胃陰及五味子可斂藏耗散之氣,而枸杞可養肝血,陳皮則能理氣消積,因此飲用簡單的養生茶飲,即可達到基本宣肺、養肺與潤肺之效。


▸2.木耳蓮子湯:木耳蓮子湯需準備的食材包括新鮮白木耳1至3朵(可視個人口味加減量)、百合10g、蓮子20顆左右(視個人口味加減)、剝好的紅棗5至10 顆,西洋參3至5片。


將以上食材放入電鍋後,加入約500至1000cc水量(可根據個人喜好濃稠度適量加減),燉煮半小時至1小時,最後,再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食用。木耳蓮子湯具有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美容養顏、助安眠等效果,非常適合作為秋分養生的食療飲品。


生津潤肺又能提升免疫力 按壓2大穴位有助養肺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取肺經相表裏的大腸經穴位,具調降肺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


▸壇中穴:屬任脈,心包募穴,內為宗氣之海,故又稱「上氣海」,具利氣,寬胸功效,每日熱敷或按壓15至20分鐘,搭配合谷穴配穴可以助大腸經進入胸腔氣機開通,氣機通暢可以連接脾胃之氣向上布達,以達到生津潤肺的作用。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雖然傳統上秋分時節須注意秋燥屬性影響肺氣宣發,但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仍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尤其是秋分後天氣轉涼,夜間需準備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風,白天則需要利用曬太陽去除秋分收斂之氣所導致的抑鬱情緒。


此外,建議民眾每日可養成快走或慢跑的習慣,適度有氧運動除了有助於肺氣宣發,氣機通暢外,還可加強毛孔打開,避免因秋分之氣斂藏導致汗孔不開,而影響水液代謝的狀況。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老虎發威氣溫居高不下! 遠離熱傷害「藥」特別小心
▸搶救乾眼症!按壓穴道變水潤 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絕招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中醫 健康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