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乾癬病友要忌口! 中醫師提醒這個絕對不能沾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11-21 17:30:00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時序進入秋冬,又到了乾癬病友容易復發,甚至惡化的季節!乾癬屬於慢性發炎的皮膚病,患者常因紅腫斑塊和脫落的皮屑覺得搔癢不適,甚至對外表感到自卑、產生心理壓力,帶給病友的困擾不只是生理,還包含心理。但其實乾癬並不具傳染性,透過中醫內外耐心調理,有機會達到不易再犯的治療目標。

24小時最熱


乾癬主要與這些問題有關 多因身體代謝異常從皮膚排毒


乾癬又被稱為銀屑病,因發生部位常見於頭皮、全身各部位,猶如雪花片片,乾癬具有點滴狀、塊狀等型態,常忍不住想抓癢,輕微只有紅斑,呈現深紅或淡紅,表層皮屑一剝就會脫落;愈嚴重紅斑增生愈厚,厚痂呈現咖啡或黑色,治療時間也會拉長。


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就中醫觀點,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汗皰疹和乾癬,都是因為身體代謝不平衡,進而出現皮膚症狀。其中乾癬又比其他皮膚病更難治療,通常中醫治療時程以「年」為單位,主要與個人體質及肺氣、脾胃轉動或肝臟解毒、元氣不足關係密切,除了遺傳,飲食、生活作息、工作壓力,甚至生產後或大病後、自體免疫問題及天候濕冷等因素,都可能誘發乾癬。


乾癬患者發作年齡不一,若有家族遺傳基因,初次發病較早,可能因為壓力大而導致乾癬爆發。中醫認為這與肝氣不足有關,因為肝氣不順,無法正常排毒、解毒,加上情緒壓力無法紓解,導致身體代謝異常,不從正常大小便管道排泄,反而從皮膚找出口排毒,形成皮膚疾病。


塗類固醇反使毛孔收縮 中醫調理體內代謝平衡不易復發


鄭愛蓮醫師解釋,中醫治療初期,乾癬皮損部位會因為毛細孔張開,經歷1至2個月的過渡期,具體還是要因人而異。體內垃圾開始排出體外,出現看似惡化的反彈現象,過渡期長短與病史有關,不須擔心,只要遵照醫囑按時清潔、上藥;排毒期間約1至2個月會出現皮損部位擴大並融合現象,逐漸好轉;治療2個月後由中心向外逐轉變淡,皮膚恢復正常,但仍需調理五臟六腑至代謝平衡,直到能正常飲食不發作才算完成治療。通常頭部及軀幹痊癒速度較快、腳部恢復速度稍慢。


一般來說,乾癬患者會先到皮膚科就醫,擦類固醇藥膏止癢、接受照光治療等,許多患者以為乾癬發作擦類固醇快速有效,其實反而使毛孔收縮,表面看不到病灶,但體內累積的垃圾無法排出體外,藏在皮膚下層。鄭愛蓮醫師分享,曾遇1名30多歲男性乾癬患者,一邊擦類固醇藥、一邊用中藥調理,看似排毒很快結束,停用中藥後不到2、3個月又發作了。


鄭愛蓮醫師指出,中醫治療雖然也不能根治乾癬,但多數患者經中醫調理,復發機率可望降低。除非飲食不節制、壓力或作息不佳等因素,可能讓乾癬又有機可乘,此時須先調整飲食和睡眠,助其自行消退,若紅疹持續2、3週,再回診利用中藥調理失衡的五臟六腑,就能恢復正常代謝。


秋冬進補要避免地雷食物 充足睡眠可加速皮膚修復


隨著時序入冬,不少人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十全大補湯等熱補暖身,這些都是皮膚病患的禁忌,應避免海鮮、牛、羊,豬、雞可吃。鄭愛蓮醫師強調,乾癬患者絕對禁酒,一般食補如黃耆、當歸、紅棗和枸杞可食。


最後,鄭愛蓮醫師也提醒,乾癬患者冬天皮膚很乾燥,可適時塗抹不要過油的乳液來保濕滋潤皮膚;至於11點至凌晨1點是肝臟膽經運行時間,最晚12點前應就寢,有助體內加速皮膚疾病修復。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急凍!寒流來襲如何保暖? 國健署提8大要領1次看
▸科學中藥粉結塊還能吃? 中醫師教你這樣保存不怕受潮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乾癬 皮膚病

最新消息

國健署攜60家餐飲業者 從6面向打造高齡友善用餐環境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11-21 19:30:00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對牙口不好的銀髮族來說,外出用餐總無法大快朵頤的品嘗美食,為了解決此問題,國民健康署積極鼓勵餐廳推動「質地調整飲食」,透過「食材挑選」、「烹調技巧」及「簡易檢測」等方式,做出適合長輩「軟硬度」的餐點。目前國健署已輔導高雄翰品酒店港都茶樓、墾丁福容大飯店田園西餐廳、福容大飯店台北二館福園中餐廳…等60家業者來從衛生安全、用餐環境、服務流程、餐食質地、用餐器具及外帶包裝6大面向,營造高齡友善飲食,期望提供適合長輩的用餐環境。

24小時最熱


從6大面向提升服務品質 照顧長者用餐需求


為了營造高齡友善飲食環境,國健署持續辦理人才培訓及教育訓練,提升專業人員知能,今(21)日特別舉辦記者會,邀請合作餐飲業者桃園和逸飯店主任吳姵儀、副主廚鄭詠霖、宏銘的廚房執行總監黃宏銘和阿義師的大茶壺茶餐廳主廚張侑霖一同帶您體驗高齡友善飲食環境,並展現各家主廚精心研發的美味餐點,帶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重饗宴。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衛生安全、用餐環境、服務流程、餐食質地、用餐器具及外帶包裝等6大面向是參考國際作法及國人飲食習慣,經多次討論後訂定的,除遵守現有國內食品安全衛生法等相關法規規定外,更著重於照顧長輩的需求。


▸用餐環境:一般人可能會忽視餐椅和餐桌高度長輩坐起來是否安全舒服,或是透過暖色系布置,就可以增加食慾。


▸服務流程:提供大字體菜單或輔以老花眼鏡或放大鏡,以協助長者視覺機能,適時提供溫開水以協助長者進食,再透過桌邊服務,協助將餐點切成適口大小等,都能幫助長輩進食。


▸餐食質地:需可提供牙口不好的長輩選擇容易咬軟質食或牙齦碎軟質食之料理。


▸用餐器具:配合長輩的手部肌力程度準備不同重量、厚度餐具以方便與輕鬆用餐,另外餐具防滑防燙也很重要,可減少受傷的機會。


▸外帶包裝:如需外帶時,備有開封使用標示且容易開啟的容器,且在標示時之字體需大於0.5公分,利於閱讀。


打造友善飲食環境 國健署揪業者加入


另外,國健署也補充,餐廳用餐區皆採用柔和色彩布置及具對比色或喜氣圖騰的餐具來吸引長者目光,以增加食慾;餐廳入口處平坦或設置無障礙坡道或使用電梯,同時導入有扶手且坐起來舒適之餐椅,提供輪椅席位並設有拐杖勾掛處,以利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也能輕鬆用餐。


關於內場整治部分,國健署指出,廚房內部清潔明亮光度達200米燭光,每個月進行病媒的防治以杜絶病媒帶來的污染,設備及器具清洗乾淨,熟食使用的刀具、砧板及容器皆採用高溫消毒,廚師群皆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倉儲的溫度管控良好,食材以先進先出為原則,食物烹調的中心溫度都有達到75℃以上,以保障餐點安全。


國健署強調,從6大面向的細節的調整,能全面提升長者用餐品質,讓長者在外能享用到適合自己牙口之餐食,吃得開心的同時,也可以與家人一同享樂。國民健康署攜手餐飲業者及社區據點共同提供高齡長者更全面且完善的友善飲食環境,同時呼籲大家歡迎一同來加入。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急凍!寒流來襲如何保暖? 國健署提8大要領1次看
▸科學中藥粉結塊還能吃? 中醫師教你這樣保存不怕受潮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報導 銀髮族 國健署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