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就是要吃湯圓!譚敦慈推一類食物助消化

愛健康
By NOWnews
發布時間:2023-12-21 18:30:00

[NOWnews今日新聞] 冬至傳統習俗會吃上湯圓,甜甜軟軟的湯圓,對於老人、三高等慢性病患來說限制不少,但如果只是節日時才會吃湯圓,無毒教母譚敦慈認為先不要有壓力,開心的和家人一起「適量」吃。但她建議為了避免消化不良或是吃過量,晚餐的澱粉、白米飯就先不要吃了,改用一碗的蔬菜來取代,一來可以減少飢餓感避免吃過量,且蔬菜還能幫助腸胃消化,她力推一碗高麗菜或是大顆番茄。

24小時最熱

民眾對於湯圓又愛又恨,每到冬至、元宵就會有專家提醒要少吃,避免熱量過度攝取,且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讓不少人每吃一顆都似乎充滿罪惡感。譚敦慈認為,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上湯圓是一件讓人感到快樂和幸福的事情,不要有太大壓力,只要不是吃過量即可,譚敦慈和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林書婷營養師同步提供避免吃過量和助攻消化的撇方。

📍湯圓為什麼會消化不良?

湯圓是全榖雜糧類的糯米製作,糯米的澱粉主要以支鏈澱粉為主,結構複雜使得消化酶在分解澱粉時較為困難此外,糯米的澱粉質地較黏稠,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延長,就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感。

▲湯圓是全榖雜糧類的糯米製作,糯米的澱粉主要以支鏈澱粉為主,結構複雜使得消化酶在分解澱粉時較為困難。
▲湯圓是全榖雜糧類的糯米製作,糯米的澱粉主要以支鏈澱粉為主,結構複雜使得消化酶在分解澱粉時較為困難。

📍慢性病患者吃湯圓注意事項!

林書婷營養師表示,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原則上若要控制血糖,就必須將湯圓的含醣量算在一天的總量中,跟其他主食做代換;而芝麻花生等餡料都屬於含磷量高的食物,腎臟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酌量食用,且湯底含有較高的鈉、鉀離子,建議避免喝湯;包餡湯圓的油脂、精製糖含量高,高血脂症患者建議選擇未包餡湯圓。

📍一般人最多吃幾顆較好?

不同內餡熱量也有所不一,以大顆芝麻餡、花生餡湯圓為例,1顆大約落在75大卡左右,相當於1/4碗飯的熱量。若是再配上紅豆湯、花生湯等不同甜湯湯底,熱量就會更高。林書婷營養師指出,若食用過量會造成肥胖、影響血糖與消化不良等問題,建議即便是健康民眾,大顆包餡湯圓一次仍不宜吃超過2顆,小湯圓不宜超過20顆。

📍怎麼吃會更健康?

林書婷營養師建議,湯底搭可以選擇無糖豆漿、無糖茶,或是利用紅棗、枸杞、桂圓等天然食物中本身的甜味來熬煮,不要再額外添加精製糖。若煮鹹湯圓,則可多放一些當季新鮮蔬菜、豆腐,藉此增加纖維和蛋白質攝取,均衡營養。

▲營養師建議,湯圓湯底搭可以選擇無糖豆漿、無糖茶,或是利用紅棗、枸杞、桂圓等天然食物中本身的甜味來熬煮,不要再額外添加精製糖。(圖/NOWnews資料照片)
▲營養師建議,湯圓湯底搭可以選擇無糖豆漿、無糖茶,或是利用紅棗、枸杞、桂圓等天然食物中本身的甜味來熬煮,不要再額外添加精製糖。(圖/NOWnews資料照片)

📍如何避免吃過量?

譚敦慈建議,如果知道晚餐過後會吃湯圓,當天晚餐就應該減少澱粉的攝取,甚至可以捨去米飯類的主食,以蔬菜、蛋白質為晚餐,餐後再吃湯圓,身體負擔會比較小,此外,也可以再吃湯圓前吃上一顆大番茄,因大番茄本身是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進食湯圓。

▲大番茄屬於蔬菜,吃湯圓之前可以來上一顆,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進食湯圓。(圖/取自pixabay)
▲大番茄屬於蔬菜,吃湯圓之前可以來上一顆,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進食湯圓。(圖/取自pixabay)

📍如何幫助消化湯圓?

暖呼呼的湯圓如果真的吃過量,感到腸胃不適的話,譚敦慈建議搭配木瓜、奇異果等富含消化酵酶水果,或是進行運動,如果覺得戶外太冷,可以在家裡超慢跑或是原地踏步等。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健康 冬至 譚敦慈

最新消息

穿很暖還會猝死?氣溫劇降醫師提醒3個最易發生猝死的地點,6大生活習慣藏猝死危機

愛健康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3-12-21 19:30:00

台灣的冬天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氣溫一夕間劇降,容易引發心肌梗塞猝死,妞妞們可別以為只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才可能會面臨猝死危機,年輕人、身體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不當的生活習慣,讓自己陷入危險!重症醫學黃軒醫師特別提醒,天冷可不是只有穿很厚保暖就行,6大常見的生活習慣,其實隱藏更大的危機,更點出3個最常發生猝死的地點,必須特別留意!

24小時最熱

 

 

最容易發生猝死的地點

source:pexels

每年入冬,當溫度產生明顯落差,猝死的案例就增加,黃軒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常常被問,好好健康的人,尤其是無心血疾病史、乖乖按時服藥、沒有抽菸、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甚至明明穿厚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在急重症處理這些患者時,會發現其實危機就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他穿了多少厚重衣物!醫師提醒猝死都好發於「深夜和清晨」,除了晨運的人,其實多發生在家中「臥室裏,客廳,浴室裏」,而不是在外頭。

 

 

天冷誘發猝死危機1馬上起床的要命

source:pexels

妞妞們天冷時是不是會特別想要賴床?沒想到慢慢起床居然可以救命!黃軒醫師提及,如果起床時一腳就踢開溫暖被窩,也就是忽然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皮膚遇冷的反應,就會趕緊收縮體內血管,這也是為什麼有人一下床,馬上就猝死,就是輕忽了在秋冬天是要慢慢起床,確認四肢和身體暖化。建議可以先加個外套暖身,在棉被未去除之前,確保溫差不要太大。

 

 

天冷誘發猝死危機2洗臉刷牙的時候

source:pexels

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大家多會走進浴室,但在冬天打開冰冷的水洗臉刷牙,以為只是局部冰冷一下而已,殊不知浴室濕氣重又陰冷,加上上下廁所彎腰動作,最容易發生猝死。建議要先泡個溫水,才可以洗臉刷牙,只是打開熱水和冷水交和一下,再來慢慢洗臉刷牙,就可以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而猝死。

 

 

天冷誘發猝死危機3脫衣服的時候

source:pexels

很多人在洗澡前後,都以為泡湯或熱水洗澡在冬天是很舒服的,也以為有了熱水泡或洗澡就是禦寒了,黃軒醫師提醒,別忘了離開熱水源時,是光著身體,熱水珠在皮膚上,接觸到急凍空氣,身體瞬間是全身抖顫不已,記得毛巾不宜放太遠地方,要馬上擦掉水珠並穿上衣服,冬天真的不宜脫衣服太久!

 

 

天冷誘發猝死危機4忽略耳根脖子

source:pexels

天冷大家都會包緊緊,但還是容易遺漏2大重要部位需要保暖!黃軒醫師分享,看過很多猝死的病人,幾乎猝死前,是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的,以為把手體四肢都穿好就是算保暖到了。但其實我們的耳朵和脖子,任風寒穿襲,耳根2片薄薄,沒有身體內厚厚脂肪增暖,而脖子集中了腦袋和身體的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只是一個團巾和耳罩,就可以救命了,但大家都忽略要保護。

 

 

 

天冷誘發猝死危機5衣服層次穿錯

source:pexels

天氣變冷知道要穿保暖,但怎麼穿很關鍵!黃軒醫師分享,有次急救一個心臟猝死患者,剪開衣服急救後才發現,誘發猝死原因之一,是這人只穿兩層T加外套,竟然沒有毛衣,特別提醒冬天禦寒衣物是不能穿錯的,建議採「三明治」穿法,最裡面是棉衣吸汗,中間是毛衣維持身體溫度,外面才防風防水的外套了,穿錯了,不能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其實是一直失溫的,容易心血管馬上緊縮猝死。

 

 

天冷誘發猝死危機6運動猝死

source:pexels

運動是好事,但也要有自己生理常識!黃軒醫師指出,最常見的運動猝死,這些人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暖身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在做不熟悉的運動。平常在無運動的狀態下,血液回流至心房,只是靠「靜脈收縮」就足够了,但在劇烈運動時,這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肌肉血流量,也是要增加超過25倍。若遇到外面環境冰冷,血管卻相反抵制的會一直持續收縮,甚至梗塞了你心臓血管,這時回心臟血流必定不足,就很可能產生猝死的危險。

 

 

黃軒醫師提醒,近年來,台灣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常常看到猝死發生在健康好好的中青年人身上,只是因為忽略平常在家的生活起居保暖措施,妞妞們一定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
冬天洗衣容易有霉味?揪出3個最常犯「NG洗衣地雷」,這樣做讓毛衣柔軟蓬鬆又香香
 

妞新聞 健康 心血管疾病 猝死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