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的心房顫動多危險? 潛藏中風危機患者卻沒警覺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12-23 16:00:00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那是1位50多歲的患者,在上班時突然心肌梗塞,而被送到急診室。」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病房主任林恆旭醫師指出,「經過緊急處置,撿回一條命,也順利出院,回到職場。」

24小時最熱


心房顫動無明顯症狀 不處理恐中風上身


患者原本都定期回診拿慢箋,不過有次回診時,患者竟然是被用輪椅推進診間,已半身不遂也無法言語,顯然是腦中風。林恆旭醫師說,患者有心房顫動,中風的風險相當高,所以平時都有開立抗心律不整與抗凝血藥物,以避免血栓形成。但是家屬抱怨說,患者自認沒有症狀,所以不願意按時服藥,偶而才吃一次藥,結果中風真的就發生了。


「看診時我們都會一再提醒病人,雖然心房顫動沒有明顯症狀,吃藥好像也沒什麼感覺,不過這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林恆旭醫師說,「如果等到中風、癱瘓臥床,吃藥是來不及的。防患於未然,避免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吃藥預防!」


我們的心跳是由規律的電氣訊號所驅動,促使心肌有效收縮。林恆旭醫師指出,當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受到異常電訊號的影響,導致心房肌肉無法正常收縮,而心室收縮的速度也會變得忽快忽慢。


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可能感到心悸、胸悶、頭暈、無力、呼吸急促、心跳不規則…等症狀。林恆旭醫師說,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而不曉得自己有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會引起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但有些病人也可能無明顯症狀。(圖/照護線上提供)


尤其是持續性心房顫動的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林恆旭醫師說,因為持續處於心房顫動的狀態下,患者就習慣了。根據經驗,可能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持續性心房顫動病人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很多老人家常常是因為其他問題就診,被醫師發現心跳不規則,才轉介到心臟科治療。」林恆旭醫師說,「因為沒有症狀,患者便容易輕忽,但是心房顫動其實相當危險!」


一方面心房顫動會使心臟功能變差,容易造成心臟衰竭。林恆旭醫師說,另一方面心房顫動會導致血流不順,而在心臟裡形成血栓,當血栓脫落、流進血液循環時,便會導致各種嚴重共病症。血栓流到腦部,造成腦中風;流到心臟,造成心肌梗塞;流到腸系膜,造成腸中風;流到周邊動脈,造成肢體中風。這些共病症往往會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心房顫動恐形成血栓,進而造成嚴重併發症。(圖/照護線上提供)


心房顫動容易出現在老年人,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林恆旭醫師說,其他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抽菸、喝酒、肥胖、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心房顫動治療保養提醒 4大重點快筆記


心房顫動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威脅,一定要積極治療。林恆旭醫師說,除了可以讓心房顫動的症狀改善,也可以穩定心臟功能、減少未來中風的機會。


心房顫動的治療原則是預防中風、矯正心律、處理共病。林恆旭醫師說,臨床上會以CHA2DS2-VASc Score評估風險,若風險較高就建議使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栓形成,降低中風的機會。


服用抗凝血劑是為了長期預防,服藥之後可能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是千萬不可任意停藥,以免中風猝然發作。


▲心房顫動應積極治療,以降低中風風險。(圖/照護線上提供)


矯正心律的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目的是幫助心臟跳動恢復正常心律。林恆旭醫師說,儘早矯正心律可以穩定心臟功能,降低心臟衰竭的機會,並預防血栓形成。目前有副作用較低的抗心律不整藥物〔8〕,幫助提升治療順從度。若在使用藥物後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和醫師討論,逐步調整,找到適合的藥物與劑量。


處理共病是心房顫動治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血壓、血糖、血脂都要控制達標。林恆旭醫師說,建議採取健康飲食習慣與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維持理想體重。抽菸、喝酒、熬夜都可能刺激心房顫動發作,請盡量避免。


1.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無力、呼吸急促、心跳不規則等症狀,但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


2.心房顫動會導致心臟衰竭,並大幅增加中風的危險,即使沒有症狀也要積極治療。


3.心房顫動的治療原則是預防中風、矯正心律、處理共病。抗凝血劑可避免血栓形成,降低中風的機會;矯正心律能穩定心臟功能,預防血栓形成;各種共病都要妥善處理,以減少併發症出現的機率。


4.治療心房顫動不僅是為了改善症狀,更重要的是長期預防,避免中風。(文章授權/照護線上)(點看下方了解更多)


文字編輯:陳曉彤
核稿編輯:陳珍妮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乾眼症嚴重到角膜破皮可點人工淚液? 醫曝3治療方向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 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NOW健康 中風危機 心房顫動 矯正心律

最新消息

5類年輕人隱藏高危險群!寒流全台59人猝死

愛健康
NOWnews
發布時間:2023-12-23 17:30:00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日寒流襲台,昨(22)日桃園楊梅更出現6.7度低溫,根據各縣市消防局資料顯示,20至21日傍晚間,全台共有69人因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僅10人送醫後恢復生命跡象,而死亡名單中年紀最小為僅出生21天的新北市新生兒,但死因尚未確認是否與低溫有關。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發文提醒,不只年長者為猝死高危險族群,有5種年輕人更是隱藏式高危險族群,千萬要小心。

24小時最熱

黃軒醫師昨日於臉書發文,表示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除了年長者還有三高者、愛抽烟、愛喝酒、肥胖者,不過部分健康的年輕人卻屬於非典型高危險族群,並列出隱藏式5大危險類別。

1.暴飲暴食者:

對於本來就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都應該避免暴飲暴食、大魚大肉。在冬季,一般好好的人「吃太多,吃太撐,又吃更多油」的食物,血流會大量增加到消化系統,心臟負荷量忽劇增、忽大忽小的用力幫蒲收縮,容易使心臟感到不舒服,一旦這些心血管液循環不流暢,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的發作。

2.缺乏運動者:

一般而言,成人只要每週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上班族若低於這些每週運動時間,其實已經是「隱藏式」的高危險族群了。,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指出身體運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缺乏運動有關,僅次於高血壓(13%)、抽煙使用(9%)和高血糖(6%)之後。

3.飯後泡澡者、酒醉者:

當人們剛吃完飯時,大量血液聚集在腸胃部位,身體的其他器官處於相對的缺少循環狀態。如果在這時候又去泡澡,又是冬季,洗澡水溫度相對較高,因此會導致除了腸胃部位血流量增加,更全身血管擴張,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心血管液循環負苛量更有巨大的壓力,也容易負苛過量猝死。

▲吃完飯後大量血液聚集在腸胃部位,這時泡澡會導致除了腸胃部位血流量增加,心血管液循環容易負苛過量猝死。(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吃完飯後大量血液聚集在腸胃部位,這時泡澡會導致除了腸胃部位血流量增加,心血管液循環容易負苛過量猝死。(示意圖/取自Unsplash)

4.情緒起伏大者:

情緒起伏大者,主要會嚴重影響睡眠。當生活一直感到有壓力、不睡覺,交感神經一直處於高度的反應中,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又惡性循環,壓力會更大,而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睡眠不足者,易引發心血管猝死相關疾病。

5.感冒未癒者:

千萬不要把感冒當成一件小事,普通的感冒也會同樣在冬天引起猝死,甚至病毒會侵犯心肌,引起了心肌炎,或誘發嚴重的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如果感冒當下或在1至3周後,有心悸、胸悶胸痛、手脚浮腫或暈厥的狀況,一定要馬上去就診。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 寒流 高危險群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