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什麼?粿條、木耳...這幾種食物中最常見,衛福部:僅一招能避免!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4-03-30 14:00:00

簡單在百貨公司美食街吃個外食竟吃出人命?這看起來在日常不過的事,現今成為台灣人在害怕的事了嗎?前陣子「蘇丹紅」辣椒粉風波尚未平息,近日寶林茶室炒粿條中的「米酵菌酸」竟出人命!而「米酵菌酸」又是什麼?日常哪些食物容易出現?身為消費者我們又該如何避免不小心食用到?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什麼是蘇丹紅?誤食後該怎麼處理?營養師分享五招預防買到含有致癌色素食物

 

米酵菌酸是什麼?

Source:PhotoMIX Company@Pexels

過去你或許會聽過吃河豚中毒致死?那麼吃一個一般到不行炒粿條怎麼會中毒呢?根據化驗最有可能是「米酵菌酸」害的!這是一種毒性非常之強的毒素,通常只要一點點就會導致器官重傷甚至致命,且目前尚無解藥。即便煮熟後,也很難避免毒性消失。通常會主要影響中毒者的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

延伸閱讀:「食人菌」不可怕!營養師指引「提升免疫力」飲食7觀念:維他命C要選對、這類海鮮能量不能少

 

無色無味不異察覺

Source:Burak The Weekender@Pexels

中毒後會造成嘔吐、腹瀉、尿滯留、腹痛、過度出汗等症狀,通常一吃下肚後不會立即有反應,會在約為半小時至半天,最長可達一至兩天,毒素抵達臟器造成損傷。最讓人害怕的是「米酵菌酸」無色、無味幾乎無法察覺,因此通常中毒者並不會知道自己是哪一部分中毒。米酵菌酸最早在1895年被發現存活於椰子天貝,近幾年開始在非洲、中國皆有病例。

延伸閱讀:「蔓越莓益生菌」8成女性都吃錯!營養師解答5觀念:保養私密處成分選錯恐白做工

 

這些食物要注意

Source:Oleksandr P@Pexels

上述提到雖然目前並沒有在全球大擴散,但在非洲、中國、台灣已有病例,除了台灣的炒粿條外,其餘的案例皆是在食用木耳、粿條後中毒。那麼還有哪些食物有可能中毒呢?根據報導「米酵菌酸」常出現於需要長時間發酵的食物上,發酵米、穀物發酵製品、發泡木耳等,特別是在環境衛生不佳、原料變質、儲存不當過高溫潮濕,就會造成「米酵菌酸」生長。

 

僅一招可預防!

Source:Terje Sollie@Pexels

延伸到我們常食用的食物之上,像是河粉、腸粉、年糕、玉米澱粉、粉條、寬粉、黑木耳、白木耳、椰子製品等,若環境條件不佳之下都很容易滋生「米酵菌酸」。無何避免食用到「米酵菌酸」,衛福部提醒「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建議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加入好友

台北小巨蛋甜點推薦「稍甜」!位在巷弄坐擁高人氣,「水果千層蛋糕」一上架就秒殺是常有的事!

2024 大型演唱會盤點!歌神張學友連開六場,宇多田光、IU、Aespa⋯日韓女神大比拼!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Bella儂儂 健康 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

最新消息

清明掃墓勿「打草驚蛇」 台灣常見6大毒蛇圖解1次搞懂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3-30 19:30:00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台灣山林眾多,民眾遭蛇咬傷事件時有耳聞,衛福部統計,每年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而緊急就醫。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掃墓祭祖,疾病管制署提醒,至戶外活動時,務必「打草驚蛇」,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千萬不可用嘴吸出蛇毒。

24小時最熱


先確認醫院有血清 患者送醫才能救


疾管署統計,台灣常見毒蛇以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為主,另有具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台灣常見6大毒蛇。(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一旦被毒蛇咬傷,治療方式為注射抗蛇毒血清,疾管署為全國唯一生產供應抗蛇毒血清機構,目前共有194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緊急時用來救人。


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如有使用需求,建議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疾管署全球資訊網首頁/預防接種/抗蛇毒血清資訊/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連結),瞭解鄰近醫療院所抗蛇毒血清的儲備情形。


遭毒蛇咬傷別驚慌 冷靜照「5要5不」口訣處理


民眾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疾管署提出「5要5不」要訣:


▲民眾被毒蛇咬傷,要記得「5不5要」處理原則。(圖/疾管署提供)


「5要」處理原則口訣


1.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
2.要記毒蛇外觀特徵。
3.要拿掉飾品,避免肢體腫脹。
4.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
5.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


▲民眾被毒蛇咬傷,要記得「5不5要」處理原則。(圖/疾管署提供)


「5不」處理原則口訣


1.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
2.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
3.不可冰敷,避免組織壞死。
4.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
5.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羅一鈞提醒,清明連續假期即將到來,而近期氣候溫暖潮濕,山區蛇蟲不少,提醒民眾至野外活動或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務必做好自我保護,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進入樹叢及草堆,要打草驚蛇,且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並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蛇類易出沒的時段及地方逗留。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3旬OL打呼睡不飽! 上呼吸道重建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下班聊健康】不想毛手毛腳!除毛大小事專家解迷思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清明節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