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重視養生,也會選擇營養成分高的食物補充,然而,即使是營養的食物也必須注意攝取量,以免過量反而造成不良後果。一名醫師分享,曾有一位老先生為了改善視力,半年來每天特地吃魚,還補充魚油,沒想到回診檢查反而「腎功能大幅下降」,進一步追查原因才得知是1個因素所致。
24小時最熱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醒吃魚雖然有益,但如果不小心,仍有可能吃出健康問題。洪永祥分享一名70多歲患者的案例表示,這位70多歲老翁先前回診檢查時突然發現腎功能明顯下降,但其他檢查結果皆正常,進一步詢問之下,陪診的老婆才透露最近老翁視力模糊、反應遲緩,聽鄰居說多吃魚油和魚肉對健康有益,因此買了高劑量魚油給老翁服用,並每天煮鮭魚、鮪魚給他吃。經過半年的食用後,老翁的腎功能受損,並且出現了再生不良性貧血,這可能與重金屬的攝入有關。
洪永祥強調,雖然魚肉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但是選擇合適的品種至關重要。大型魚類通常含有較高濃度的重金屬,特別是甲基汞,「重金屬如鉛在血液中很快就會被排走,但若沉積在脂肪,可能30年都還存在」。因此,建議選擇體型較小的魚類食用,並且不要連皮和內臟一起食用。此外,每週吃魚的頻率應該控制在2次以內,以免攝入過多的重金屬。
對於已經攝入過多重金屬的人也不用太擔心,洪永祥建議多喝水,多運動,促進排汗,有助於將重金屬排出體外。至於可選擇食用的魚類,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推薦鯖魚,鯖魚的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而且價格實惠。特別是南方澳捕獲的鯖魚,汞汙染較低。
根據食藥署「魚類攝食指南」介紹,建議孕婦、有意懷孕的婦女及6歲以下幼童應避免食用沙魚、旗魚、鮪魚、油魚等大型魚類,以免影響胎兒或幼童的腦部發育。若有食用需求,每週攝取量應控制在35至70公克之間,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則不宜超過35公克。
外國網紅高喊「愛台灣」是真心話? 網驚爆兩面人手法月入逾10萬
「盲眼龍婆」2024年預言已中3個 中東局勢恐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