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要注意了!百日咳創5年新高 羅一鈞示警「1傳17」恐怖傳染力

愛健康
By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4-07-30 19:15:00

久咳不癒要注意了!疾管署今日公布3例百日咳個案,為1起北部家庭群聚,今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病例創5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若未打疫苗,傳染力極強,可能造成「1傳17」。此外,國內COVID-19下降但仍處流行期,但正值旅遊旺季仍要注意,預估最快於8月中旬脫離流行期。

24小時最熱

百日咳

防疫醫師林詠青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同一起北部家庭群聚,首例個案是未打百日咳相關疫苗的10多歲男性,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咳嗽加劇伴隨吸入性哮聲及呼吸中止情形,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經檢驗通報7月23日確診,匡列41名家庭及校園接觸者,其中50多歲父親及10多歲姊姊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3名個案已無症狀或緩解。

衛生單位持續進行疫調、擴大匡列接觸者及安排評估預防性投藥與採檢。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百日咳對沒有接種疫苗者傳染力很高,1人感染可以傳給17人,且指標個案從發病到確診隔了7週,共匡列41名接觸者,包含37名校園接觸者與4名家庭接觸者,已有2人確診;而校園接觸者37人中亦有26人預防性投藥,另外11人受到颱風停班停課影響,近日會去醫療院所評估。

該名青少年為何沒打疫苗?羅一鈞表示,指標個案家長認為人體有自然的免疫力,因此無須接種疫苗,個案僅有出生後施打卡介苗、2劑B肝疫苗,出生2個月後就沒有打其它疫苗;至於確診的姊姊則在小時候打過3劑百日咳疫苗。羅一鈞也提及,今年累計16例百日咳個案,已是5年同期新高,且近期個案診斷皆相當晚,有社區擴散的可能性,民眾若久咳不癒等疑似症狀,要盡速就醫,提醒醫師注意即時通報採檢。

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亞洲中國、韓國及菲律賓等皆出現明顯疫情且於4、5月起驟升,中國迄今累計報告33.4萬例病例,韓國累計3,170例,為兩國過往疫情高峰年之3至9倍;歐洲3月時整體疫情即達往年高峰期水準,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國累計近8,900例,為去年同期之4倍,加拿大、巴西亦有部分地區疫情明顯上升;澳洲則報告1.2萬例,達往年高峰年水準。

疾管署說明,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

疾管署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同時,疾管署提醒,今年百日咳疫情為近5年新高,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COVID-19

疾管署今(30日)指出,上週(7月23至29日)新增58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7月16至22日)新增773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上週新增9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24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

林詠青說明,未曾打過XBB疫苗的南部40多歲女性6月中出現發燒、鼻塞、流鼻水,曾多次到診所就醫,服用症狀治療藥物但症狀持續,發病後3天呼吸喘,第5天到醫院就醫,已有發燒、低血氧,快篩呈陽性,胸部雙側肺炎,插管使用呼吸器,轉加護病房給抗生素藥物治療,但住院期間反覆發燒,不幸於住院6週後過世。

羅一鈞指出,上週因颱風因素,導致各類疾病統計都有明顯下降,與颱風假形同類似「軟封城」有關,因大型集會、煙火都取消,使呼吸道疾病暫時有2、3天無法大規模傳播,對於未來幾週疫情會有正向幫助,不過恐怕後面會反彈,上週無法看診的民眾可能會返回就醫。疾管署防疫主任李佳琳指出,預估最快於8月中旬脫離流行期。

國內COVID-19下降但仍處流行期,須注意重症發生風險;據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病例檢出以JN.1及KP.3皆占24%為多,LB.1占21%呈上升,其次為KP.2及XDV.1,占比分別為17%及12%;;境外以KP.3占28%為多,其次依序為JN.1占22%、LB.1占21%。

全球COVID-19陽性率持續上升,歐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陽性率呈上升趨勢,部分國家如美國自5月中旬以來陽性率持續上升,日本病例數已連續11週上升,希臘、比利時等國家病例數亦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5月27日至6月23日新增逾13.5萬例病例及2,000例死亡,住院數及重症數較前1個月分別上升31%及12%。

疾管署提醒,國際間多數國家COVID-19疫情上升,且值暑假旅遊旺季,病毒傳播風險升高,請規劃旅遊之民眾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保護力,並落實勤洗手 、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


國內疫情彙整!新冠、流感仍流行中 M痘+5、百日咳+4皆創新高

鏡週刊 健康 百日咳

最新消息

講座報名/長輩常見重聽耳鳴與眩暈困擾 專家親臨解答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7-30 19:30:00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聽力也不例外。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內耳結構掌管聽覺和平衡,耳鳴、重聽和眩暈都是內耳問題引起的,有些人因老化導致聽力逐漸減退,也有人因耳鳴加劇而影響聽力。

24小時最熱


李宏信醫師指出,若以音量大小作為重聽的標準,難以聽清楚30分貝以下的聲音就屬於初期重聽。舉例來說,如果悄悄話聽不清楚,這表示輕度重聽已經開始,需要注意並提高警覺。


另1種銀髮族常見的耳鼻喉疾病是眩暈,它通常由身體平衡系統失調引起。這個平衡系統包括腦部、內耳前庭神經、三半規管、眼睛和肌肉等,只要其中一個部位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眩暈。眩暈可分為中樞性和週邊性2種類別。中樞性眩暈涉及腦部問題,如腫瘤或中風前兆;而週邊性眩暈則與內耳前庭和三半規管問題相關,常見的如耳石症和梅尼爾氏症。


銀髮族常見的耳鼻喉疾病該如何預防與治療?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武聖關公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8月10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守護耳鼻喉健康:重聽耳鳴、鼻過敏和眩暈全攻略」。


健康公益講座當天除了李宏信醫師的專題演講,另外2場還分別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醫師,分享「精神健康知多少?揭開精神疾病的真相與解決之道」;以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部部主任陳冠宇,分享「擊退隱形殺手:高血壓與心房顫動的預防與治療」,時間從下午1點至4點半,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舉行。


如欲參加的民眾可至「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官網查詢相關訊息,可線上報名:https://reurl.cc/gGKxMQ,或加入健康公益講座LINE@報名︰https://Line.me/R/ti/p/%40lvx6186r(可傳送欲參加者之姓名、電話、電子信箱、欲參加場次,Line小編線上報名,報名成功會Line回覆您);或撥打報名專線:(02)2391-5568轉報名組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活動報名頁面:https://www.healthmedia.com.tw/event_detail.php?id=109


核稿編輯:詹舒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科會超高齡精準再生醫學計畫 亞洲生技大會成果發表
▸講座報名/心房顫動潛在危險不可逆! 專家揭護心策略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健康講座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