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存活期僅4.1個月 健保今年再給付標靶藥物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8-29 23:30:00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侯信安醫師說,過去40年來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或幹細胞移植,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因難以承受標準化療的副作用,僅能降低治療強度,導致治療成果較差,存活時間僅有4.1個月。

24小時最熱


所幸自2017年起已有多款標靶藥物上市,可幫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搶時間救命。政府更為了照顧患者,自2020年健保首度給付FLT-3抑制劑後,今(2021)年7月起又給付了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過往存活時間極短的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有望在健保的幫助下,獲得安全性更高、療效更好的治療選擇。不僅存活期倍數成長,未來也有望爭取治癒的機會。


什麼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侯信安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在台灣每年約新增800例個案,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而且發生率逐漸上升。患者男性略多於女性,好發於年長者,且隨著年紀增加,發病機率也會提高。發病原因主要是受後天基因突變影響,少部分如:曾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曾罹患血液疾病或是造血功能異常者,有較高的發病機率。


▲曾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曾罹患血液疾病或是造血功能異常者,有較高的發病機率。(圖/照護線上提供)


侯信安醫師提醒民眾,若想要及早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掌握「急」刻救援「髓」機應變 「421」口訣。若同時出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4」大症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高度懷疑時要安排血液及骨髓「2」項檢查,確診後也「1」定要即早治療、搶時間救命。


▲若同時出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4」大症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圖/照護線上提供)


標靶藥物獲健保給付 幫助患者搶時間救命


侯信安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曾長達40年無新藥問世,過去化療是殺滅癌細胞的唯一治療手段,但標準化療強度高、副作用強烈且須密集進行,年長及有心臟、肝臟、腎臟等共病的體弱患者難以承受,因此造成AML患者不僅存活時間只有4.1個月,能夠成功消除癌細胞的患者也不到1成。


侯信安醫師說,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自2017年起多款標靶藥物陸續問世,今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進入標靶新世代。除了已有可以針對特定基因型對症下藥的FLT-3抑制劑,針對治療成效亟欲改善的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更有可以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可用。不僅存活時間有望提升到10至12個月,疾病緩解的機率也有望從不足1成提高到5至7成。


標靶藥物雖可以幫助患者搶時間救命,但過往因治療費用較高,患者經濟負擔重,可近性有待加強。所幸政府為了照顧患者,2020年健保首度給付FLT-3抑制劑,今(2021)年7月起,加碼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侯信安醫師說,只要是75歲以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是介於18歲至75歲間且具有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失調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就具有給付資格。侯信安醫師鼓勵,在藥物及健保雙重支持下,治療的成效及可近性大幅提升。患者務必配合醫囑,與醫師齊心一同面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爭取更佳的存活時間以及治療成果。


▲在藥物及健保雙重支持下,治療的成效及可近性大幅提升。(圖/照護線上提供)


疫情期間治療重點 日常照護提醒


侯信安醫師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較容易出現併發症,重症風險較高。疾病控制較好或骨髓移植後較穩定的患者,務必要主動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提升抗疫保護力。此外,因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整體的免疫力較差,且疫苗生成的保護力也可能比較低。務必要以嚴謹的態度面對防疫,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盡量避開人群,減少感染的機會。


部分患者因為擔心入院治療會提升感染風險,考慮延後或中斷治療或停止回診追蹤。侯信安醫師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程惡化快速,若沒有及時察覺症狀並予以診斷、投以對應治療,多數患者可能數天或數周內就會面臨生命危險。若患者有任何治療疑慮,應主動向主治醫師反應,切莫自行下治療判斷。


侯信安醫師說,除了規律治療及回診追蹤以外,維持良好的日常照護也非常重要。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力較差,日常生活中務必要攝取完善營養、避免生食,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提升自身保護力。


若出現4大症狀想要探詢更多衛教資訊,或是想要尋找住家附近醫院及醫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可點擊下方連結,進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成立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取得完整疾病介紹及治療資源。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獲給付,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搶時間救命,醫師圖解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接種疫苗引起心包填塞猝死? 心臟科醫師剖析可能原因

NOW健康 標靶藥物 急性白血病 健保 健康給付

最新消息

如何預防「癌中之王」胰臟癌?研究:補充維生素D、B6、葉酸可降低風險

愛健康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08-30 10:30:00

有「癌中之王」、「不死癌症」之稱的胰臟癌,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所以令人害怕!值得注意的是,胰臟癌發生在胰臟腺管的癌症,稱之為「胰腺癌」,佔胰臟癌90%以上。中研院研究指出,預防胰腺癌必需避免攝取「高糖」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而造成損傷,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此外,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身體內含維生素D較低的人,容易有胰臟癌的發生。

24小時最熱

胰腺在身體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位於胃和脊柱之間腹部深處的腺體,負責分泌消化酶,能分解食物,並幫有助吸收營養。它還可以通過產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其他激素,來幫助控制體內的糖分水平。由於胰腺有助於調節身體的許多部位,因此為了保持健康,盡可能預防胰腺癌非常重要。

「胰腺癌」佔胰臟癌90%以上,手術治療後仍有復發機會

Source:unsplash

「胰腺癌」佔胰臟癌90%以上,即使手術治療後,仍然有復發機會。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胰腺癌,但是,可以確定一些可能會增加此類癌症風險的因素,包括吸、糖尿病、胰腺炎、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遺傳家族史、黑色素瘤(FAMMM)、肥胖等。當胰腺細胞的DNA發生變化突變時,就可能會發生「胰腺癌」。

如何預防胰腺癌,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停止吸菸、減少酒精攝入量,還有保持健康的體重、選擇健康的飲食,維持正常規律的生活不熬夜,都有助於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此外,日常飲食宜少糖,根據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與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團隊昨發表一篇論文,首度直接證實胰臟癌是「高糖」的糖害所致,這一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多補充葉酸與維生素B6,可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透過多補充葉酸與維生素B6,可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研究發現,攝取葉酸可降低69%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而葉酸與維生素B6攝取量最多的組別,更可降低76%的胰臟癌風險。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提醒,任何預防方法都不能確保不會罹患胰腺癌,透過遠離危險因子,只會幫助降低罹患機會。如果發現出現胰腺癌任何症狀,包括疲勞、腹脹、噁心、食慾不振、腹部或背部疼痛等,必需先去找醫師正確診斷。

胰腺癌早期症狀

疲勞、無法解釋的疲倦。腹部或背部疼痛。腹脹,可能反覆腹瀉。噁心、嘔吐,或慢性消化不良。血糖水平的快速變化。食慾不振。皮膚或眼白變黃。橙色或褐色尿液。淺色大便,如白堊灰色或白色、臭、油膩、漂浮的大便。

維生素D輔助減少發生風險

Source:unsplash

除了有研究指出,葉酸與維生素B6,可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從流行病學來看,維生素D與癌症治療的預後可能也有相關性,包括減少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的發生風險。此外,維生素D療法還被認為在腫瘤抑制和分化中發揮作用。

藥學碩士趙藥師表示,維生素D的傳統作用,早期一直集中在控制鈣和骨代謝方面,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經開始闡明維生素D在許多癌症的發展和進展中所發揮作用。因為維生素D是已知的參與細胞週期調控、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血管生成和分子細胞信號。按理說,該代謝物參與腫瘤發生活性。已經發現,低血清維生素D3水平與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增加有關。

維生素D與胰腺癌在內多種癌症,具有化學預防作用

胰腺癌的特點是發現晚、對治療有抵抗力、預後差和死亡率極高。流行病學認為,維生素D在包括胰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中,具有化學預防作用。除了減少炎症和血管生成外,維生素D療法以前也被認為在腫瘤抑制和分化中發揮作用。然而,迄今為止,維生素D在胰腺癌預防或治療中的作用,仍然難以捉摸。

胰腺癌是美國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常見原因,也是全球第八大常見原因。對於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預後非常嚴峻。1至5年生存率分別為25%和6%,晚期或轉移性胰腺癌的中位生存率約為6至10個月。

根據芝加哥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預防醫學系的研究員 Halcyon Skinner 博士表示,因為沒有有效的胰腺癌篩查,確定該疾病的可控風險因素對於制定預防癌症的策略至關重要。而維生素D已顯示預防和治療前列腺癌的強大潛力,陽光照射較多的地區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這促使我們研究維生素D在胰腺癌風險中的作用。

我們確實觀察到維生素D攝入量越高,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就越低。維生素D可以對抗胰腺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超過120,000名參加衛生專業人員隨訪和護士健康研究的男性(40至75歲)和女性(38至65歲)的維生素D攝入量和胰腺癌風險數據。

如何補充維他命D3?藥師教你聰明選擇

Source:unsplash

維生素D最佳來源是太陽,根據瑞典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和重複暴露在陽光下,會增加患基底細胞癌的風險。如果您選擇維生素D3保健營養品作為補充劑,需留意市面含有維生素D的保健食品,大多數製造加工過程中都已大量耗損,已遠低於每天醫學研究所建議劑量。請先確認該品是否含有「足量維生素D3的證明」,否則血中濃度很難提高。

選擇時可注意是否為「藥品級製造廠」嚴製出品,並通第三檢驗機構之含量及品質安全認証,且擁有「SNO國家品質標章」認証的的保健品,而且由專業醫師、藥師、營養師推薦為佳,食用才安心有保障。

建立預防醫學概念代替治療,重拾健康、活力人生

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在疾病預防及治療過程中維生素D,或有臨床依據的保健營養品,仍是治療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若有些疾病未達預期治療效果,或無法診斷出原因,不妨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缺乏維生素D。成人可每天服用2000IU維生素D。

趙順榮藥師指出,「預防醫學」的觀念很重要,所謂「預防醫學」即是以預防代替治療。希望能透過預防醫學知識的傳遞,循序漸進墊定民眾的健康,讓台灣癌症、洗腎密度、心血管疾病逐步降低,讓大家重拾健康、活力的人生。

唐慧琳罹「癌王」胰臟癌不幸奪命!7大危險因子提高警覺

妙齡女長期胃痛未就醫,檢查驚見1顆雞蛋大胰臟腫瘤!

莫名上腹痛、背痛、體重減輕,小心胰臟癌找上門!有基因突變精準治療,爭取生機

妞新聞 維生素D 胰臟癌 維生素B6 葉酸 預防醫學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