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乳癌的距離原來這麼近!40%患者不到50歲

愛健康
By 引新聞
發布時間:2021-08-28 09:40:05

24小時最熱

圖/我們與乳癌的距離原來那麼近。黑后量粒醫妍生技提供

(引新聞/綜合報導)歌手朱俐靜才39歲竟然驚傳罹患乳癌!時隔6年再發行全新專輯《來日方長》,歌詞意境貼近她生病後的體悟,朱俐靜還自爆錄音時常哭到不行。原來,我們與乳癌的距離這麼近!

年輕人不能再仗著擁有健康本錢,癌症不再是遙不可及,反倒是像魔鬼討債隨時上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的統計,2020年即有230萬名女性被確診乳癌,全球發生率首次排前於肺癌;而台灣乳癌患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資料顯示國人小於40歲以下乳癌患者就有16.6%、美國8%,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病例台灣則有9%,是美國4.5倍。

什麼原因造成乳癌年輕化?中山醫院婦產科翁榮聰醫師表示,晚生、不孕以及環境賀爾蒙都有可能誘發乳癌找上門,若想遠離乳癌上門,醫生建議盡量遠離塑膠製品、避免接觸農藥、及早生育哺乳,飲食方面避免飲用添加劣質起雲劑飲品。

為了生兒育女 我該放棄乳癌治療?一線生機靠…

由於乳癌年輕化,不少罹患乳癌患者,為了生兒育女放棄治療,導致延誤病情,甚至害怕一接受化療就不能再當媽媽,對此北醫生殖中心主任陳啟煌醫師表示,乳癌患者必須透過抑制荷爾蒙來抑制乳癌生長或復發,臨床上這類患者在化療、手術後,通常還要吃5到10年荷爾蒙藥物降低復發風險,高風險者甚至要打停經針,將荷爾蒙盡可能降到最低,以提高治療效果,但救命的化放療、藥物宛如一把雙面刃,導致生育功能下降、增加畸胎風險。

陳啟煌醫師建議年輕乳癌患者,治療前凍卵、凍胚胎是保存生育能力最好的方法;至於排卵藥以及排卵針有可能會致癌嗎?陳啟煌醫師表示,目前研究數據顯示並沒有明確數據指出有絕大關聯性,只要在一定劑量下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粉紅十月 讓我們一起攜手防治乳癌!

贊助乳癌防治公益衛教節目的企業家黑后量粒醫妍生技李慧芳董事長‵,和吳承駿總經理大談當時的支持乳癌防治初心。

圖/李慧芳董事長表示,乳癌在台灣有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黑后量粒醫妍生技提供

李慧芳董事長表示,乳癌在台灣有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身邊不少女性友人患有乳癌而苦,甚至有兩位未滿40歲的女性友人因乳癌過世,期望透過乳癌防治的宣導,讓人重視乳癌的問題,並對乳癌有一定的認識,平常就獲取乳癌預防的觀念和知識,「不要等到問題發生,才造成自己和家人的負擔」。

圖/黑后量粒醫妍生技提供

吳承駿執行總經理分享親身經驗,以前確實對於乳癌沒有那麼了解,而太太在檢查時疑似乳癌,當時的心境可說非常擔心,雖然最後的檢驗結果顯示並不是乳癌,不過夫婦兩人也共同支持乳癌防治,表示:「自己的健康自己顧,希望更多女性朋友可以由衛教的角度,與您一起關愛自己!」

熱門新聞:前iKon成員B.I認罪吸毒被判3年有期徒刑 爸淚崩:我沒有教好小孩

引新聞 乳癌 朱俐靜

最新消息

防疫解封健康不放鬆 國建署推4癌篩檢符合資格別錯過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8-29 23:00:00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期國健署公布今年5月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防疫醫療院所啟動降載政策,也因疫情影響民眾的就醫意願,導致癌症篩檢量下降,截至110年7月28日止有248萬人次接受篩檢,相較109年同期減少約1成。近期國內疫情減緩,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疫情趨緩之際,民眾除了需持續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也建議要積極接受「癌症篩檢」。

24小時最熱


大多數癌症在早期時都沒有明顯症狀,甚至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只能透過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國健署還公布1項數據,依照107年癌症發生登記資料分析若是以國健署所推動的「4癌篩檢」計畫來看,已有實證研究證實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35 %死亡率;30歲以上婦女,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原住民,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男性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指出面對所有癌症的正確態度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另,針對國人主要死亡癌症前3名做出檢查整理建議如下:


1.肺癌:國人癌症死亡率第1名的肺癌,可區分為小細胞肺癌跟非小細胞癌


大多數肺癌都屬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第1期84.3、第2期43.8%、第3期6.9%、第4期6.9%,從存活率就可清楚瞭解肺癌存活率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 由於肺癌早期都沒有明顯症狀,也考量到近年國人不抽菸罹患肺癌的案例提升,建議50歲以上民眾務必將肺部篩檢加入健檢項目。高危險群(抽菸、常接觸二菸、三手菸、長期在空氣污染、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有肺癌家族史)則可提早至45歲主動安排肺部篩檢。


※建議檢查工具:胸部X光攝影及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是觀察肺部最常見的篩檢工具。尤其是LDCT已是被國際證實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時,根據結節的大小和CT影像的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可為後續臨床處置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2.肝癌: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就是B型、C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


台灣的肝癌發生率排名目前雖然已經從以前的第2名降至第4名,但在癌症死亡率方面還是高居第2名。主要原因在於肝臟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患者時,肝臟會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且早期多半無症狀而難以發現,容易因警覺性不夠,而延誤就醫。


※建議檢查工具:可藉由血液檢查B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C 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Ab),並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可有效診斷有無脂肪肝的形成。若發現肝臟可疑陰影,可搭配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施打肝細胞特定性顯影劑的檢查,補足超音波掃描找不到的可疑病灶,完整掌控肝臟健康狀態。


3.大腸癌:大腸癌連續13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名,好發於50歲以上


但近年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可自恃年輕而忽視健康問題。有家族史、肥胖、飲食不均、抽菸喝酒、排便習慣不正常等因素都屬高危險族群。根據統計在台灣,50歲以上的人如果一輩子都不做大腸癌篩檢,終身罹患率是7%,相當於15人就有1位,尤其男性罹患率又高於女性。


由於大腸癌的進展速度相當緩慢,只要能早期發現都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零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至幾乎100%,第1期約92%至93%、第2期約70至80%,第3期約60%,第4期僅剩餘不到20%。


※建議檢查工具:國內四癌篩檢中的大腸癌免費篩檢(糞便潛血檢查)是針對50歲至79歲民眾,但實際上仍有50歲以下就罹患大腸癌的案例出現,且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但若家族中有一等親曾罹患大腸癌,即屬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可從40歲開始自費接受篩檢,可直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目前無痛舒眠大腸內視鏡技術成熟且普遍,檢查過程可使受檢者感到輕鬆舒適,更可幫助篩檢品質提升,甚至是在檢查過程中若發現癌前病灶(瘜肉),依照瘜肉大小及執行醫師評估,還可在檢查同時直接切除,有效降低癌化風險。


另,國健署目前提供的4癌篩檢計畫因有年齡的限制,若有家族史或有慢性病等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就得提高警覺,主動安排健康檢查,才能為自己提早掌握健康先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接種疫苗引起心包填塞猝死? 心臟科醫師剖析可能原因

NOW健康 防疫 癌症 國民建康署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