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加速」不是戀愛的感覺?心跳過快可能減壽,學會「正確呼吸法」助神經平衡

愛健康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09-12 09:45:00

你是否曾感覺心跳加速、臉紅心跳、小鹿亂撞?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曾經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心跳過快超過70下的人,當心恐會「減壽」。中醫又是怎麼看呢?還有哪一些疾病症狀也會讓人心臟怦怦跳,而提出警訊呢?中醫師表示,導致心律變快的原因,容易被忽略的包括:自律神經失調、糖尿病、月經經血量多釀貧血等5大類隱藏疾病症狀,值得小心注意。

24小時最熱

中醫:脈搏和壽命息息相關,安靜狀態時脈搏過快,

小心心肌梗塞、腦中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如果平時在靜止的時候無緣由的突然感覺自己的心跳快,當心這樣的情況代表你的心脈氣血循環是不穩定的。脈搏其實和壽命息息相關,脈搏通常會在運動時加速,將血液用更快的速度輸送到全身,但如果在安靜狀態時脈搏也過快,就容易讓血管承受過多壓力,使血管更容易堵塞,可能會提高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

以壽命短的物種如老鼠為例,這些小動物的心跳數往往非常快;相反地心跳很慢的大型動物如馬、大象等,其壽命往往都比較長。人類也有類似的情況,通常有三高的患者,加上愛喝酒、不運動與睡眠品質不佳等,都有可能導致脈搏數增加,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五大心跳快追凶

心跳快追凶之一/身體發炎發燒如喉嚨痛、扁桃腺炎,心跳會加快

臨床上,中醫把脈就可以觀察到脈數這個問題,脈數代表心臟的搏動頻率偏快,血液流速也偏快,最常見於發熱的時候,也就是身體有發炎,或是體溫偏高的患者。當體溫每升高1℃,心跳每分鐘可增加10~15次。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能引起發熱的疾病多會出現心跳加快如骨盆腔炎、腸胃炎、喉嚨痛、扁桃腺炎等,這時中醫多認為有火熱症,常常會使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甘露消毒丹等方劑處理。

心跳快追凶之二/經血量過多釀貧血,心臟搏動的頻率增快

還有月經量多釀成貧血的婦女,往往也會有心律變快的情況發生,當血紅素不足的患者,心臟搏動的頻率也必須增快,以滿足全身對血液供應的需要,這時脈搏是虛而無力的氣虛體質,中醫反而會使用溫熱的方劑如生脈飲、四逆湯強心,再用小建中湯改善身體的造血功能。

心跳快追凶之三/服用類固醇、減重藥物,使心跳過快

另外,長期服用類固醇、減重藥物、咖啡因、阿托品、促甲狀腺素、心臟類的抗凝血劑等藥物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心跳過快的情形。這時中醫通常以滋陰較為安全,常用藥物有如生地、玄參、麥冬、枸杞、酸棗仁、石斛、玉竹、知母等。

心跳快追凶之四/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出現頭暈、冒冷汗、心跳加快

至於有糖尿病的患者,也會因為低血糖導致頭暈、肚子餓、冒冷汗、發抖、全身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如果有這樣的狀況要回去告知您的主治醫師,並切記勿濫用藥物。

心跳快追凶之五/自律神經失調,恐失眠、暈眩、心跳過快

不幸的是,往往很多人心跳快是找不到原因的,其實也跟自律神經的調控有關,尤其,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樣化,常見症狀包括:過度疲倦、口渴、焦慮、恐慌、失眠、頭昏及暈眩、心跳過快,當自律神經系統發生問題,也就是身體有超乎正常的生理反應時,例如:心跳經常處於加速的狀態,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在:心與肝,因為心主血脈、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肝主疏泄,而情緒的管控與適當的運動,有助於穩定人的心與肝兩個臟腑。正確的呼吸(吐納)有助於神經的平衡,從每分鐘呼吸二十次,調整到每分鐘五次,先吐出所有的氣,憋氣十秒,吸飽氣,再吐氣。以此規律呼吸,而平時也可加上冥想、瑜伽等,都可以讓緊繃的神經放鬆,改善心跳過快的問題。

調節自律神經按3大穴位

調節自律神經,除了平時養成充足的睡眠、控制血壓、戒菸少酒、補充足夠的水分,平時可以多做以下3個穴位按摩:

1.【勞宮穴】

位置:位於手的正中央。

方式:從中指往下是心包經循行的地方,以一隻手握拳,敲打另一隻手的掌心,有助於補足心氣和心血,提振精神。

2.【內關穴】

位置:手掌朝上,三指平放手腕約3吋的位置,即是本穴位。

方式:找到內關穴後,每次以拇指施力按壓7秒,稍做休息後,可不斷重複。

3.【郄門穴】

位置:手掌朝上,以手腕為起點,平放五根指頭的拇指處,即是郄門穴。

方式:以拇指施力按壓郄門穴,伴隨深呼吸各按5秒,並重複3~5分鐘。

爬樓梯容易喘、心跳很快,不一定都是心臟出問題,小心是肺腺癌警訊!

心跳太快會短命!高血壓、心臟衰竭、缺血性心臟3大病患影響最大

心臟跳慢、跳快都要小心!專業藥師詳解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法

妞新聞 心跳加速 正確呼吸法 神經平衡 聯合醫院 華人健康網 健康保養

最新消息

老是眼睛乾澀、口舌乾燥?可能是「乾燥症」!中醫:3飲食重點+按摩2穴位舒緩

愛健康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09-12 10:40:00

老是覺得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就連皮膚、頭髮、鼻腔也有乾枯、乾燥問題,且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未見改善?小心可能是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候群」自體免疫疾病上身惹禍!中醫師表示,想要改善乾燥症引起的諸多不適症狀,除了對症從體質著手調理外,日常飲食留意3重點,並配合適度揉按、刺激臉部的對應穴位,也是輔助緩解的居家自我保養良方。

24小時最熱

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患者常有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症狀

到底什麼是乾燥症呢?康涵菁中醫師表示,乾燥症的正確名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這類患者因自身免疫系統會攻擊唾腺和淚腺等外分泌腺體,因此常會出現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等症狀;就連皮膚、頭髮、鼻腔,甚至私密處都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而有乾燥的表現。不論男女都有可能發生,但根據統計乾燥症大多仍好發於40~50歲女性身上。

不過,康涵菁中醫師也提醒,要確診民眾有無修格蘭氏症候群問題,除了須符合病人主觀認為,眼睛乾澀及嘴巴乾燥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外;還需另外符合一些客觀的檢測及切片,且排除可能造成乾燥症發生的用藥(例如:抗組織胺),才能確實判定。若是屬於繼發性的乾燥症,還可能同時併有其他內科及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而治療上西醫通常以緩解症狀為主,像是,眼睛乾澀可以嘗試點人工淚液,來增加眼部滋潤度;對於口乾舌燥問題,則可使用能促進副交感神經運作的藥物,以促進唾液分泌;若疾病影響到全身,還可能會使用到抗風濕藥物來治療。

中醫談乾燥症屬「燥症」範疇,

調理多從潤燥、補氣著手

至於中醫則認為乾燥症屬於「燥症」的範疇,康涵菁中醫師指出,從中醫角度來看,乾燥症患者多屬於陰虛體質,若再加上外界的溫燥之邪的侵犯,便會影響體內津液的生成與輸布,進而使得臟腑經絡失於濡養,且會依據影響的臟腑不同,使身體出現不同的乾燥表現。若以肺陰虛為主,則表現多為皮膚及鼻腔的乾燥,且伴隨咳嗽少痰;胃陰虛的病人,則以口腔乾燥、大便祕結為主;若是腎陰虛的病人,則可能會有口腔乾燥、爪甲乾枯及陰道乾燥的症狀。但不論是上述哪一臟腑的陰虛,接會有相似的舌脈表現,舌頭大多呈現乾瘦且紅,脈動也多為細澀型態。

由於《黃帝內經》中提到「燥者潤之」,故中醫在治療上,對於乾燥症的用藥多選用甘潤之品,再依藥物不同的歸經加以調整劑量。同時,由於燥邪容易耗氣,因此中醫也常適時於方劑中,加入補氣的藥物來幫助增強療效。且除了對症用藥外,耳尖放血也是中醫處理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方式之一,因通常罹患乾燥症的病患病情往往已持續一段時間,而中醫認為「久病必瘀」,所以在合格中醫師判斷下進行耳尖放血,除了有瀉熱化瘀的作用外,還能輔助降低免疫系統過度敏感。

乾燥症避免症狀惡化必知3飲食重點

中醫推「養陰潤燥湯」助保養

除了說明中醫如何調理乾燥症外,康涵菁中醫師也特別分享給有乾燥症困擾的患者,3大簡易的日常飲食保健重點,以及「養陰潤燥湯」食療方,提供給網友做為平時的保養參考:

飲食重點1: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乾燥症的患者日常飲食要盡量避免攝取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辛香料,以及油炸食物,因為這些類型的食物會加速體內津液的損耗。

飲食重點2:避免接觸甜食:由於糖分進入身體後會引發口渴機制產生,容易加重口乾不適的情況,因此乾燥症患者也要盡量避免接觸甜食。

飲食重點3:補水要少量多次:乾燥症患者在水分補充上,建議以少量多次、先將水含在嘴中數秒鐘再吞下的方式喝水。

養陰潤燥湯

材料:新鮮山藥一段、沙參6公克、玉竹6公克、西洋參9公克、生地15公克、枸杞子9公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熬,煮至山藥呈現較為綿鬆的狀態即可食用。

作用:山藥,歸肺、脾、腎三經,不僅能夠養陰還有益氣的作用;而沙參及玉竹則針對肺胃,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生地甘寒生津,可滋陰補腎。西洋參可補氣而不易化燥,同時也具有生津解渴的作用;枸杞子則是能夠補益肝腎,對於緩解眼睛乾澀有很好的效果。

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症狀難解?

按摩臉部2穴位有助放鬆、舒緩

不只從飲食下功夫,康涵菁中醫師也特別針對乾燥症患者常有的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困擾,提供有助放鬆、舒緩,減輕乾澀不適感的2大穴位按摩方式。若患者能經常按摩,同時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配戴隱形眼鏡;並於睡前熱敷眼部10分鐘以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對於補充眼部及口腔津液益處良多。

穴位1/攢竹穴:位於目內眥直上眉頭凹陷處,屬於膀胱經穴道,適度揉按具有明目護睛的效果,也可疏通眼周的氣機。每次按揉持續5秒鐘後放開休息,再重複動作直至乾澀感覺緩解。

穴位2/承漿穴:位於嘴唇與下巴中間的凹陷處,屬於任脈的穴道,顧名思義是可承接口中的水漿,具有生津歛液的作用。每次按揉持續5秒鐘後放開休息,再重複動作直至乾澀感覺緩解。

【中醫師小叮嚀】:

康涵菁中醫師也再次提醒,由於乾燥症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員,為避免其持續惡化影響全身。民眾一旦出現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症狀,且持續長達3個月以上,就建議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釐清病因,對症治療較有保障。

不是眼睛乾澀才是乾眼症,視力模糊、眼睛畏光也可能是乾眼症!

3C產品用太多,眼睛乾澀、疲勞?口服玻尿酸有幫助嗎?營養師解析

眼睛結膜也會鬆弛!美魔女眼角「有果凍」乾又紅,結膜拉皮術還迷人電眼

妞新聞 中醫 華人健康網 眼睛乾澀 口舌乾燥 乾燥症 按摩 穴位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