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後要吃麻油雞?坐月子易水腫不能喝水?產後2迷思中醫師這麼說

愛健康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10-11 07:15:00

女人生產是大事,尤其產後對體力損耗非常大,必需坐月子好好補一補。這時,老一輩都會堅持坐月子要吃麻油酒雞,彌補虛弱的身體。可是現在年輕的產婦都不禁要問:「為什麼產後一定要吃麻油雞?沒有其他的進補方式替代嗎?怎麼聰明吃才健康?」來聽女中醫師怎麼說。麻油雞主要成分為麻油、雞、薑及酒。中醫來說,黑芝麻性平、味甘,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強筋骨、活血脈、烏髭髮、益壽延年等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黑芝麻富含維他命E,可以延緩衰老,同時富含很多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可以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只要平時多食用,就能夠活化腦細胞、預防貧血,還能夠治療因為腎藏精不足,而導致的四肢無力、頭暈眼花、頭髮早白、產後缺乳等症狀。

24小時最熱

迷思一/產後一定要吃麻油雞進補?中醫師破解

女中醫師彭溫雅在其新書《坐好月子,過好日子:中醫師彭溫雅的女性調理書》中表示,產後適量的吃些麻油、老薑及雞肉,不僅可以幫助產婦恢復體力,幫助發奶,芝麻還可以預防產後白髮的困擾。對於原本體質偏虛的媽咪來說,產後適量的麻油雞,甚至加點米酒,不僅可以幫助身體的血液循環、溫暖手腳,還可以溫暖下焦,幫助溫補腎陽。建議,麻油雞酒留到產後第三週再食用,因為在產後第一至二週往往傷口還未完全復原,最好不要馬上就吃麻油雞酒,避免引發「火氣」,釀成痔瘡,或使傷口產生疼痛,反而不利坐月子。產後第一週比較適合採取溫補方式,即食用純雞湯、魚湯為主,搭配米酒水料理。至於,在烹煮麻油雞的過程中,首先要把雞皮乾煎,逼出油後爆薑,之後才放麻油,因為麻油不耐高溫,遇熱容易過氧化,應避免高溫烹煮。熱性體質的媽咪在料理中麻油、薑和酒的份量要少,也可以改用山藥、蓮子或黑糯米跟雞肉一起燉煮。

迷思二/坐月子不能喝水,身體容易水腫?中醫師破解

另外,老一輩的長者也會叮嚀:「坐月子不能喝水,否則身體容易水腫,肚子也難消」,是真的嗎?彭溫雅中醫師表示,即使已經喝了非常多的湯湯水水,產婦的身體還是不能缺少水,請務必記得喝白開水。在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裡,水被稱為第六大營養素,只有水,才能將身體多餘的廢物溶解在水中,並排出身體外。坐月子期間的藥膳湯品,很多都是高鉀的好食材,也有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水分的效果,但是如果完全不喝水,反而會讓身體陷入高濃度電解質的危機中,導致身體缺水,嚴重時容易引發胸悶、心悸、身體發熱、腎結石,甚至還會影響睡眠品質。

推薦產婦喝白開水 正確喝水一小口一小口

最推薦喝適溫的水,因為冰水容易刺激氣喘或使血壓不穩,正確的喝水速度,應該是不疾不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就像在咀嚼食物一樣的喝法,最能讓身體充分吸收水分。如果老是等感覺口渴了,才記得喝水,其實有點來不及,因為此時大腦裡的下視丘已經下達了口渴的指令,表示身體已經感覺缺水了,不過也無須擔心,此時只要適時地喝一兩口水即可!長輩會建議喝米酒水,或荔枝殼水等,其實以現在醫學的研究,並非絕對必要。只要是煮沸過的水,含有的微量元素是最多的,也不需要在水中另外添加營養素,如果想讓身體更健康,建議避免使用山泉水,畢竟我們無法確認水源是否有遭到汙染,另外晨起時水龍頭的第一杯水不要喝,因為一夜未流動的水,在晨起第一杯有較多的雜質,最好不要喝。

6個月以下寶寶不能喝水?醫:開始吃副食品可補水

小孩幾歲才可以吃蜂蜜?3歲前還有這些食物也別碰!

輕熟女都這樣做!提升基礎代謝的日常小撇步

妞新聞 坐月子 華人健康網 麻油雞 產後迷思 水腫 中醫師

最新消息

乾眼症常見4大症狀你有嗎? 口罩佩戴不正確也會導致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11 19:15:00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期間幾乎口罩不離身,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長時間佩戴口罩,如方式不對,口罩無法貼合鼻樑,呼吸氣流會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增加淚液的蒸發,無形中增加了乾眼症風險。最近幾個月眼科門診發現,乾眼症患者明顯增加,提醒民眾「口罩可不能隨便戴」。

24小時最熱


「角膜是眼睛的第一道防線」鄭惠川說,角膜前方有淚液分布,淚液由外而內共3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主要維持眼睛濕潤,如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淚液滲透壓變高,就會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導致「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等症狀。


鄭惠川指出,乾眼症不只是症狀,而是一種需治療的疾病,但許多患者自行點眼藥水、人工淚液,但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如果病情已到中度、重度,長期忽視,並未就醫,還可能引發角膜病變,視力受損。


▲乾眼症常見症狀vs.高風險族群。(圖/鄭惠川醫師提供)


鄭惠川提醒,民眾眼睛如出現「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平常則建議使用人工淚液、用眼過程適度休息、避免長時間使用隱形眼鏡、均衡飲食、多補充維生素A,藉此改善乾眼不適。


基隆長庚眼科教授孫啟欽進一步說明,淚膜是眼球表面上含有水分、脂質、黏蛋白與抗菌成分的薄膜,只要維持其生理平衡,可有效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


臨床顯示,乾眼症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最近國內研究顯示,乾眼症有年輕化趨勢,研判與3C產品使用量有關,且未成年乾眼症患者的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高出6.66倍。


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分析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乾眼症患者,國內乾眼整體盛行率為7.85%,約有180萬患者,且年紀愈大,乾眼症比例越高。


但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加上防疫生活型態改變,使得乾眼症年齡層下修,該項研究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出現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還要高。


治療上,輕度乾眼症患者可以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及搭配熱敷、按摩來緩解不適。如為中度,則必須使用抗發炎藥物、自體血清治療、淚管塞等方法,來舒緩症狀。到了重症,則可考慮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避免視力損害。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NOW健康 乾眼症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