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喘」0-4級自我檢測!靜止時不喘,不代表沒問題

愛健康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11-29 20:4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合併症包括憂鬱、肺癌、氣管擴張、高血壓、糖尿病、睡眠中止症、心血管疾病、肌肉無力、胃食道逆流、骨質疏鬆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大家對於肺阻塞的診斷與用藥,也常存有迷思,醫師提醒「不動就不喘≠沒問題」, 其實,要評估「喘」的程度可透過改良呼吸困難指標,或慢性阻塞性病人評量測試嚴重程度。

24小時最熱

「勇健肺病友關懷團體」活動,呼籲病友不要中斷藥物的治療

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有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友因故中斷藥物的治療,近日因為氣溫的變化,而導致肺阻塞的惡化。有鑑於此,彰基醫學中心6日舉辦「勇健肺病友關懷團體」活動,由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擔任講座講師,希望大家更認識這個疾病,更呼籲病友不要中斷藥物的治療,讓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以及病友及其家屬相互分享及支持、舒解身心壓力,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彰基COPD疾病團體於98年11月14日成立,團體名稱為「勇健肺病友關懷團體」,其目前是讓病友及其家屬有支持及學習的管道,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定期的聚會,能夠彼此互相關懷、分享及扶持、經驗分享,共同度過疾病治療的過程。

肺阻塞的成因第一名是抽菸

肺阻塞的診斷:有症狀+危險因子暴露史+肺功能等條件

林俊維醫師表示,肺阻塞的成因為有毒物的吸入,第一名是抽菸,其它為室內空氣污染、職業粉塵及室外空氣汙染等因素。肺阻塞的診斷,年紀大於40歲的病人具有症狀+危險因子暴露史+肺功能等條件;其常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可能是間段性咳嗽、不一定有痰。「慢性咳痰」─任何形式的慢性咳痰都有可能。「呼吸困難」─漸進性、活動時更加劇、持續性。

不動就不喘≠沒問題!評估「喘」分成0-4級

「不動就不喘≠沒問題」,要如何評估「喘」?林俊維指出,可透過改良呼吸困難指標(the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簡稱mMRC)評估「喘」或慢性阻塞性病人評量測試(COPD Assessment Test簡稱 CAT)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

mMRC分成0-4級:

0.在劇烈運動才會呼吸困難;

1.平地快走或走小斜坡會呼吸短促;

2.平地走路因為喘,而走得比同年齡慢或需要停下休息;

3.走路約100公尺就要停下來喘氣;

4.無法外出、生活困難。

CAT則有八道題目,分別是詢問咳(咳嗽)、痰(痰量)、悶(胸悶)、喘(在爬坡或爬一層樓梯喘的情形)、限(居家活動是否受到限制)、出(是否有信心外出)、睡(是否睡得安穩)、活(是否活力旺盛),每題0-5分。

林俊維醫師表示,肺阻塞急性惡化定義是病人呼吸道症狀的急性加重,且需要增加藥物治療,常見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病毒或細菌)、汙染、溫度變化,另外有三分之一原因不明;急性惡化的處理為輕度:短效氣管擴張劑。中度: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使用;重度:需住院或急診治療。

肺阻塞治療的目標,一是「減低症狀」、二是「降低風險」

而肺阻塞治療的目標,一是「減低症狀」─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耐受力、改善健康狀態;二是「降低風險」─預防疾病進程、預防及治療急性惡化、降低致死率。肺阻塞的非藥物治療包括流感、肺炎疫苗接種、肺部復健。藥物治療則可減緩COPD 症狀,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與嚴重度,改善健康狀態與運動耐受力,但是不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

依據WHO公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死亡率高達10%,不止死亡率及盛行率高,病人同時需面對反覆入院及困難呼吸等問題,對於病人及家屬而言不僅是經濟上的耗損,對於生理及精神上之負荷更形成莫大的壓力,因此如何提升病人的存活率且增進其生活品質,對於胸腔科醫謢人員而言是一項重大的任務。

彰基勇健肺病友團體的跨團隊合作成員包括: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肺復原治療師、個案管理師、戒菸管理師、社工師、關懷師等成員;平日提供病友彼此經驗分享及互相學習、支持的場所和機會,有益治療期間的身、心、靈重建;讓病友能夠自在呼吸,強化獨立執行日常活動,更能享受愉快自信的生活,走出疾病憂谷、打造美麗人生。

咳嗽、胸悶、喘不過氣…中醫針灸4穴位,有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

熟女愛哈菸慢性肺阻塞合併過敏 氣喘、臉紅脖子粗,就醫險插管終戒菸

高血壓找不到原因?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

妞新聞 身心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最新消息

「火鍋料」熱量排行榜Top15!炸豆皮輸給「它」, 4技巧選購注意結霜狀態、顏色別太鮮豔!

愛健康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1-11-29 21:00:55

吃火鍋,沒有火鍋料就不完整了啊!但很多時候害你體重上升的不是飯不是湯,很可能是小小的火鍋料。營養師高敏敏在 Facebook 專頁上分享了「火鍋料熱量圖鑑」,共計 15 樣由高至低,來看看你喜歡的排了第幾名;火鍋料又該怎麼選購才夠安心呢?結霜過多、過鮮豔都要小心,冷冷的天學會聰明吃火鍋!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吃火鍋不變胖?掌握這些飲食「順序」,7點秘訣讓妳冬天吃鍋體重不暴走

1. 火鍋料熱量排行,你最愛的上榜沒?

source:Jerry Lai@Flickr,CC BY-SA 2.0

火鍋料,你最愛哪一個?對儂編來說炸豆皮、燕餃是必放的,但這些加工食品通常都低營養、高鈉高油脂高熱量,如果很會吸湯那更危險!看看以下的「Top15 排行榜」,營養師高敏敏提醒,約 2-3 個火鍋料就是 100 大卡,言下之意,可能就是許多油鹽糖跟澱粉的堆疊。

  1. 1. 油條(27g) 148 kcal
  2. 2. 炸豆皮(20g) 95 kcal
  3. 3. 百頁豆腐(40g) 91 kcal
  4. 4. 魚包蛋(顆) 68 kcal
  5. 5. 米血糕(35g) 65 kcal
  6. 6. 貢丸(顆) 48 kcal
  7. 7. 魚丸(顆) 38 kcal
  8. 8. 起司丸(顆) 32 kcal
  9. 9. 甜不辣(顆) 32 kcal
  10. 10. 燕餃(顆) 31 kcal
  11. 11. 水晶餃(顆) 30 kcal
  12. 12. 蟹肉棒(顆) 22 kcal
  13. 13. 蛋餃(顆) 21 kcal
  14. 14. 魚蛋(顆) 10 kcal
  15. 15. 魚卵卷(顆) 8 kcal

延伸閱讀:便當配菜熱量排行Top12!「毛豆炒豆乾」納含量最高當心水腫,不討喜「三色豆」竟擁有高營養價值?

2. 火鍋料選購,注意 4 重點

source:Anna Shvets@Pexels

有上面這張表的幫助,下次吃火鍋,要加點什麼東西就能再多想個兩分鐘。衛福部建議購買加工食品前,應仔細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以避免因吃下過多熱量、脂肪及鈉。適量吃也還無所謂,吃到食安有問題的火鍋料才是萬萬不可。在家自己煮火鍋,選購火鍋料時有什麼事情要注意呢?買得安心,高敏敏分享以下 4 大重點:

1. 選擇合格賣場:環境整潔衛生、低溫控管,確保食品保存良好。

2. 標示清楚、包裝完整:不要亂買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商品,裡面包了什麼很難知道。

3. 視覺、嗅覺判斷:勿挑選產品有異味、顏色過於鮮豔、死白或暗沉的,可能有過度添加物。

4. 常理判斷:如果結霜過多,就有可能是在冷凍櫃中存放太久了。

延伸閱讀:「植物肉」真的比較健康嗎?4大重點釐清:取代紅肉可能有益,選購時注意「這些」成分標示!

3. 吃鍋 5 地雷要注意:鈉含量,喝兩碗湯就超標?

source:Richard, enjoy my life!@Flickr,CC BY-SA 2.0

吃火鍋的健康陷阱很多,高敏敏提醒,除了熱量之外,鈉含量也是火鍋的陷阱之一。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mg(=6g的鹽),長期攝入太多的鈉及油脂,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的機率──但其實吃火鍋,基本上喝兩碗熱湯就會超標了!因此以下 5 大事項在吃火鍋時要特別注意:

1. 湯底選擇普通清湯:以 1 碗麻辣鍋底來說,熱量約 170 大卡,超過半碗飯的熱量。所以建議選擇大骨、蔬菜、昆布等熬成的清湯。想喝清湯還得趁放料之前,下肉之後就不要喝囉。

2. 多吃蔬菜,少加工食品:國建署表示,吃火鍋也可以依照「我的餐盤口訣」,每餐的蔬菜量比你的拳頭再多一點。相比而言,蔬菜類低熱量且高營養,多吃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

3. 主食選擇麵類,全穀類更好:高敏敏表示,白飯可以替換成高纖維的根莖類食物,其熱量約是白飯的一半,還能補充膳食纖維。「飯跟蔬菜一樣多」,每餐飯的量則建議比拳頭再多一點,若是搭配南瓜、芋頭及麵、冬粉及米粉等,因會膨脹,可吃到約為 2 個拳頭大。

4. 選擇低脂肉品:霜降牛、梅花豬、五花肉、培根片都屬於高油脂肉品;低脂的則以雞肉、里肌肉、牛腱、鯛魚片為主。真想要吃得健康,補充蛋白質應以豆類及豆製品為優先,再來是魚類、海鮮類及蛋類,最後才選擇肉類。大小及厚度建議為你的一個掌心大。

5. 以天然辛香料調味為主: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都是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想讓食材提味,建議多以蔥、薑、蒜、香菜、蘿蔔泥與辣椒等新鮮食材。

Bella儂儂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