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鋼鐵人之手」復健輔具 改善中風患者生活品質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2-08 10:45:53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中風患者有福音了!過往中風患者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而導致手部失能,傳統復健只能以好手協助患手做被動運動的方式,重新學習動作控制。但現在有更佳的復健方式,奇美醫學中心於今(110)年11月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期盼藉由新科技嘉惠有復健需求的病人,也驅動南臺灣的智慧輔具醫療發展。

24小時最熱


智慧醫療成趨勢 新型智慧輔具提升病患復健意願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職能治療組組長池昭眉指出,中風病發後的半年是復健黃金期,若配合醫囑復健就能降低後遺症的影響,但由於復健是趟辛苦的歷程,許多病人往往一時情緒低落就影響了復原速度,且因重複循環特定動作多,造成病人的學習意願降低。


有鑒於此,智慧醫療的出現成為全球復健醫學趨勢,機器人輔助復健訓練成為當今的潮流,對於提升腦中風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再加上「穿戴式智慧復健輔具」能對應不同病人的訓練需求,易使病人有循序漸進的成就感進而提升治療動機。


因此,為激勵病人復健動機,奇美醫學中心掌握目前機器人輔助訓練的治療趨勢,開南部復健醫療先河,導入「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為南部病人提供新穎的復健選擇。


機器手結合治療師 個人化復健計畫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外觀好比是電影鋼鐵人的手套,而操作原理是依照病人的能力,透過智慧感應健康手的動作,同步帶領患部手模仿動作,使病人能在一伸一屈動作間感覺肌肉的控制,進而模仿完成對稱性動作,藉此刺激腦神經與神經肌肉,重複練習找回手感。


▲「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透過智慧感應健康手的動作,同步帶動患部手控制動作,藉此訓練患者找回手感。(圖/奇美醫院提供)


透過機器手結合治療師的治療策略,讓病人可以在安全的輔助下,提早進入功能性的活動訓練,透過高強度與反覆的練習,有效地在較短時間達到較佳功能復原的成效。國外有研究發現,復健結合智慧輔具確實能縮短復健週期,而國內臨床也證實,若病人配合醫囑訓練是可以提升日常生活功能,改善生活品質,這對於降低家庭負擔和社會成本也有幫助的。


池昭眉表示,智慧輔具復健並非單靠科技,還必須要搭配醫師、職能治療師的臨床經驗制訂個人化的復健訓練計畫,同時,也需要有家人的耐心陪伴才能協助病人度過復健長路、找回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大雪氣溫驟降兩時間點最易發生中風 中醫養生首重護心

NOW健康 穿戴式智慧復健輔具 中風 智慧醫療 機器手

最新消息

上班族「久坐」導致肥胖、癌症等10大疾病!營養師提醒:每小時起身、規律用餐等5習慣必養成

愛健康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12-08 12:00:00

吸菸對健康的傷害無庸置疑,近年來研究更發現,「久坐」這件事對全身的傷害,一點也不亞於吸菸!營養師提醒,之前COVID-19新冠疫情防疫期間大家待在家工作,事實上容易忽略久坐會帶來健康十大危害,包括肥胖、心臟病、癌症等,甚至久坐有可能加速消耗生命,要擁有健康必需要做到5件事,像是進行伸展運動、補充抗氧化營養素等,都是必勝要訣!

24小時最熱

傳統上「久坐」是指身體長時間處於不活動的狀態,也就是運動或日常活動不足,過去都是鼓勵大家多從事運動相關活動,像是國民健康署就建議國人每天運動需至少30分鐘。但科學家發現,即使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可能還是無法完全消除久坐對健康的危害。一項針對12萬美國人14年來坐著的時間和死亡率的研究發現,女性只要每天坐超過6小時,就比每天坐少於3小時的人,早死於各種疾病的風險高了37%;男性則多了18%。所以,想要身體健康,在運動方面首先要做的不是動起來,而是站起來。

「久坐」是現代人的慢性疾病,恐陷入早死的危機中

「久坐」會對身體帶來嚴重影響,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營養師表示,久坐可能降低心臟循環的代謝能力或增加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同時也和腰圍太粗、好膽固醇HDL的不足、和異常的三酸甘油脂及C反應蛋白(發炎指數)有關。研究發現,無論你是否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只要每天坐著的時間超過6小時,可能就會讓自己處在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糖尿病、肌肉骨骼退化及早死的危機中,多位著名的醫學內分泌學家甚至把「久坐」稱為「現代人的慢性疾病(sitting disease)」。

久坐的定義:每天有近3小時坐著,就可定義為「久坐族群」

久坐的定義又是什麼呢?林雅恩營養師表示,根據2011年一份研究指出,若工作中大於一半的時間都坐著,且每日除去睡眠的日常及休閒時間中(例如看電視、用餐、坐車通勤等),若有近3小時也是坐著的狀況,就可以定義為「久坐族群」(prolonged sitting),也等同於「不活躍生活型態」(inactive lifestyle)。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醫學圖書館資料指出,這種生活型態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包括:

•減少身體燃燒熱量的機會,而因此增加體重。

•活動到肌肉的時間減少,因而喪失肌力和耐力。

•骨骼的健康也可能受影響。

•整體新陳代謝受影響,身體可能會出現對脂肪或糖的代謝異常。

•免疫系統的調節也可能受影響。

•血液循環不良。

•全身性的慢性發炎。

•荷爾蒙調節也可能出現異常。

【久坐帶來健康十大疾病風險】

同時,醫學界也歸納出下列這些十大疾病,可能和久坐或不活躍生活型態有關:

•肥胖

•心臟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肌梗塞

•高血壓

•高膽固醇血症

•中風

•新陳代謝症候群

•第二型糖尿病

•癌症,例如大腸癌、乳癌和子宮癌等

•骨質酥鬆症和跌傷骨折

•憂鬱症或焦慮症傾向

疫情長期待在家工作,你也成為久坐的受害者嗎?

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長時間待在家工作,也形成了久坐下的受害者。一項針對疫情期間在家上班族的研究發現,約41.2%的人發生下背疼痛、23.5%的人有頸部疼痛的狀況。也有不少人發現疫情期間在家工作似乎增加了更多健康隱憂,包括坐姿不良、多工處理的壓力、更長時間看螢幕、睡眠品質不良、工作及家庭時間管理不良,以及人際關係的隔離壓力等,而產生慢性頭痛的症狀。

除此之外,另一項來自印度的心臟科醫師報告也指出,由於疫情期間減少外出的同時,也降低了慢性病患者定期回診、監測本身病況的頻率,可能導致在後疫情時代,發生原本就有的心血管或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出現惡化(血糖控制不良)或併發症(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可能。

【5大好習慣遠離久坐危機】

林雅恩營養師提醒,後疫情時代,為了遠離久坐帶來的疾病的威脅,甚至致命的風險,日常應該養成5大好習慣,才能健康久久:

好習慣一:每小時起身,破解久坐魔咒!

研究發現,每天30~40分鐘中度到強度運動,才能恢復久坐10小時後對身體的傷害,但若只是採用單純打斷連續的久坐狀態,像是每小時起身活動2分鐘,例如倒水喝、站起來伸懶腰、看窗外遠方深呼吸或是上洗手間等,就可以幫助重啟新陳代謝和肌肉伸展,讓身體短暫脫離久坐不動的危害狀態。

好習慣二:飲食多營養,抗壓力加倍!

被久坐拖慢的新陳代謝、和面對家庭工作的雙重壓力,就要用均衡營養的飲食來幫忙。幫助代謝的維生素B群、抗壓必備的抗氧化營養素、和腸道順暢的膳食纖維,是在家久坐上班族最需要的三種營養素,從每餐吃到全穀雜糧類食物(取代精緻澱粉)開始,尤其富含花青素、屬於糙米類的黑纖米,每餐一碗就剛好可以輕鬆幫忙身體獲得這三種重要的營養素。

好習慣三:規律用餐,情緒進食退散!

壓力一來,食慾也跟著打亂,若是用餐時間太忙而沒有進食,下一餐就可能暴飲暴食或常常發現自己一直在找零食吃。一般來說,進食後胃排空到完全消化的時間大約6~8小時,也就是每6~8小時會感覺饑餓,大腦會釋放出「需要再進食維持體力」的訊息,所以即使在家工作,也盡量安排好自己在固定時間用餐,也事先準備好健康點心,例如涼拌蔬菜、適當份量的水果、優格、毛豆、堅果等,避免壓力引起的情緒性進食。

好習慣四:微運動多伸展的室內訓練!

疫情間出門頻率減少,活動量也跟著掉,但只要5分鐘伸展或10分鐘徒手訓練,也都是很好保持肌耐力的方式。從溫和的椅子瑜珈、坐姿扭轉,或地板皮拉提斯動作開始,進階到原地或靠牆深蹲、手撐棒式,或是加入心肺活動的登山者棒式、波比跳等高間歇運動,都能讓身體活動骨骼關節,遠離腰痠背痛脖子緊的人生。

好習慣五:事先安排多溝通,家庭工作分流分工!

無法改變家裡工作的環境,就只能靠家人互相配合分工了。事先分享工作的行事曆和時程安排,多少可以幫忙釐清在家工作的家長如何家庭分工和看照小孩。同時也可以和孩子討論每個人不同的行事曆,讓孩子參與家庭一天的時間安排,一起規劃好哪些時間要自己管理自己、哪些時間可以一起互動,讓全家的作息盡量不受空間互相影響,進而減少在家工作的壓力來源。

久站、久坐雙腿腫脹浮腳筋…雷射燒灼術治療靜脈曲張很「有感」

久坐單隻腳水腫、疼痛…小心深層靜脈栓塞,恐釀致命肺栓塞

久坐不動恐肺栓塞,死亡率達3成!謹記9點預防

妞新聞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