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經濟防疫新模式!一次掌握6解封措施 7情況免戴口罩、居隔縮短10+7

愛健康
By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2-02-25 14:00:00

隨著國際COVID-19疫情趨緩,我國在穩健可控的狀態下要邁入「經濟防疫」新模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指出,警戒分級已不符合現狀,會改由每月檢討、滾動式調整取代之。指揮中心宣布6方面的解封措施,包含7情形可免戴口罩、開放逐桌敬酒敬茶、有條件放寬探病、居檢與居隔縮短至10+7等。

24小時最熱

周志浩說明國內外疫情監測與分析情形。(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出,目前國際疫情正在趨緩中,但周邊國家與西太平洋國家疫情仍增溫,顯示邊境仍存在壓力,而我國雖於春節後有本土案例陸續發生,但數週監測發現病例持續下降,即為過年期間並未造成流行,因此國內疫情屬於「穩定可控」。陳時中補充,台灣正處於「下樓梯」階段,會繃緊神經一步步進入經濟防疫新模式。

指揮中心將廢除防疫警戒分級,改為滾動式調整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提供)

有媒體詢問,現階段二級警戒至2月28日,不過今日宣布3月起多項防疫放寬措施,是否為一種降級措施?陳時中回應,原先分成三級疫情警戒是根據SARS經驗來判斷可能的情況,不過Omicron變異株特性不同,因此警戒分級也不符合如今要進入經濟防疫新模式的需求,因此未來在既有情況下加嚴或放鬆,會改為每月檢討、滾動式調整取代之。

陳時中(中)指出,未來在既有情況下加嚴或放鬆,會改為每月檢討、滾動式調整取代之。(指揮中心提供)

3月1日至31日口罩放寬防疫措施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放寬措施大致上回到1月8日以前相關規範,有7種情形可免戴口罩,不過在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羅一鈞補充,由於目前有因唱歌聚餐所引起的群聚感染,因此唱歌在3月尚無法開放「無罩」,提醒民眾在這段期間唱歌仍須佩戴口罩,此次也新增「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可免戴口罩。

  1. 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
  2. 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3. 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
  4. 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5. 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6. 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7. 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指揮中心公布新版的適度放寬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提供)

3月1日至31日 相關場所放寬防疫措施

除了放寬7種情形可免戴口罩以外,羅一鈞接著指出,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並開放試吃。高鐵、台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及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餐飲場所仍要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不過宴席開放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實聯制等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3月1日起有條件放寬探視、探病

指揮中心宣布,放寬醫院及長照機構探病及訪客條件。(指揮中心提供)

考量國內疫情穩定,為兼顧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探視之需求,羅一鈞指出,除了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維持現行管制措施,除例外情形仍暫停探視,而例外情形經機構同意者應出示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羅一鈞表示,3月1日起其他縣市開放有條件探視、探病,訪客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免篩條件為「確診者取得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且距發病日未滿3個月者」或「已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者」。

3月7日起縮短居檢、居隔天數至10+7

針對確診患者之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及入境居家檢疫時間,陳時中指出,自3月7日起縮短至10天加上自主健康管理7天;陳時中指出,春節檢疫專案實施期間再延長至3月6日,相關措施均維持專案規定,而7日零時起(航班表定抵台時間)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縮短為10天。

入境居家檢疫

陳時中指出,居家檢疫為10天,入境日為第0天,並自第11天起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以自宅或親友住所1人1戶為原則。如家戶無法符合1人1戶檢疫條件,須入住防疫旅宿完成10天檢疫;同日入境之家屬/同住者檢疫期間可於自宅或親友住所同住,或於防疫旅宿依民眾意願並配合房型同住1室,但單人房型小,建議以不超過2人同住為原則。

指揮中心宣布,入境居家檢疫時間縮短為10+7。(指揮中心提供)

此外,期間須進行2次PCR檢測,分別為入境時(第0天)及檢疫期滿前(檢疫第10天),檢測結果陰性者,期滿解除檢疫列管,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並分別於檢疫第3天、第5天、第7天以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3天、第6至7天,進行5次快篩。

密切接觸者居隔

陳時中表示,居家隔離天數為10天,以最後接觸日為第0天,開始計算居家隔離至滿10天(非以匡列日計算),隔離期滿前檢驗陰性者,解除隔離,並自第11天起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隔離措施維持以「1人1室」為原則,但經指揮中心專案核定、地方政府報經指揮中心同意或經地方政府衛生單位評估家中環境不適合者,諸如居家隔離者無法有獨立的房間及廁所、住家環境有受病毒汙染之虞且難以即時確實清消,可能有環境汙染造成疾病傳播之風險等,可公費送集中檢疫所隔離。

指揮中心宣布,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10+7 。(指揮中心提供)

至於檢測措施方面,陳時中說明,PCR檢測分別於經疫調匡列、隔離期間出現相關症狀、隔離期滿前(與確定病例最後接觸次日起算第10天),並新增2次使用快篩,分別為隔離第5至7天與自主健康管理第6至7天。

放寬1人1戶定義

指揮中心同時也放寬一人一戶定疫。(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指出,居隔期間陽性率比居檢者高,至於為何反而允許可1人1室,主因為被匡列隔離者原先就是家中共同生活圈,相對家人的風險都差不多,僅是發病先後而已,未來匡列會逐漸走向以「家戶」為單位,所以採1人1室;不過入境檢疫者本就與台灣家人不同生活圈,若傳給家人就可能導致疫情擴張。

指揮中心同時也放寬一人一戶定疫。(指揮中心提供)

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1人1戶定義為獨立門牌地址、有獨立對外出入口,且未與非居檢者生活範圍相通、檢疫期間內無非居檢者,不過考量國內住宅形式有南北差異,因此與地方民政單位討論後,以下地點只要具備3要件就可視為1人1戶,若為頂樓加蓋、透天厝等5類地點,符合與其他棟、樓層建議不同獨立對外出口、足夠供給基本生活居住設備等3要件,就可以作為1人1戶使用。

3月7日起開放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

指揮中心宣布,開放非本國籍商務人士入境。(指揮中心提供)

鑑於國內外疫情趨於穩定,為兼顧經濟、生計及防疫,陳宗彥指出,3月7日零時起放寬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有商務考察、投資、履約及應聘等商務活動的外籍人士,應赴我國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商務履約及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事由的中港澳人士,中國籍由我國邀請單位於內政部移民署線上系統申請,港澳人士赴香港、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或駐外館處申請。

3月1日起取消赴離島快篩措施

指揮中心宣布,機場、港口往離島旅客取消快篩措施。(指揮中心提供)

考量疫情已穩定可控,陳時中說明,將自3月1日起暫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及航港局所屬本島5處機場及2處港口篩檢站之運作,前往離島之旅客亦不需填寫健康聲明書,同時請各場站協助於現場宣導並提醒旅客,如有症狀旅客請勿搭機/船,並應儘速至醫院進行必要採檢。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懶人包】雙北26處足跡一次看 染疫護理師頻繁搭乘淡水信義線

【全台二級警戒】本土+7境外+73 高雄砂石場案成「最大家庭群聚」

鏡週刊 防疫措施 懶人包 免戴口罩 解封措施 居家隔離 入境申請

最新消息

高糖恐增加胰臟癌的風險!一天可以攝取多少糖?

愛健康
iCook 愛料理
發布時間:2022-02-28 16:00:18

文、圖:韋恩的食農生活

24小時最熱

近年國內外多位名人,如資深媒體人傅達仁、劉駿耀、賈伯斯、卡爾拉格斐、帕華洛帝等人都死於胰臟癌,讓胰臟癌突然受到大家的注意。胰臟癌被認為是癌中之癌,因為它很不容易早期發現,也不容易治療。就在中研院與台大醫院合作的研究裡證實,「糖」是傷害胰臟的危險因子,所以注意糖的攝取,對於胰臟癌的預防是很有意義的。

圖/韋恩的食農生活 提供

攝取糖過量造成胰臟細胞醣化反應是癌化因子

簡單來說,當人體攝取了過量的葡萄糖,或是因為其他因素造成血糖過高時,胰臟細胞內蛋白質會被破壞,產生一種醣化的反應,使得在胰臟細胞的基因組複製過程中,當有損傷需要修補時,因為原料不足而使修補過程發生錯誤,導致 KRAS 這個基因的突變,而致癌 KRAS 基因一旦突變,就像油門失控,會促使細胞生長失控,因此胰臟細胞就產生癌化作用。所以簡單來說,避免「高糖」的攝取,控制合理的血糖值,可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所造成的損傷,因此降低胰臟癌的風險。

醣化反應類似烹飪的色香味之母——梅納反應

而蛋白質與糖分產生的這所謂醣化反應非常有趣,其實就與食品化學、料理科學中常提到的梅納反應是非常類似的一種反應。梅納反應是由路易斯.卡米拉.梅納(Louis-Camille Maillard)在 1912 年發現並命名,是指蛋白質(胺基酸)與糖(單糖)碰在一起並因為受熱加速產生的一連串反應。食物中如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與糖(單糖)的話,經過加熱會產生化學反應產生多種化合物,而這每一種化合物又能進一步與其他脂肪或蛋白質、糖分繼續產生反應,這樣連續反應下可能產生千百種化合產物,這些化合物會帶來褐色的顏色,以及非常多種的香氣、呈味物質,所以梅納反應可說是烹飪色香味的基礎反應,也讓不同料理方式產生不同滋味。只是梅納反應發生在體外的鍋子裡,而胰臟細胞的醣化反應進行在體內,而且因為沒受高溫催化,反應沒有那麼劇烈。目前一般烹飪的梅納反應沒有被認為會致癌,所以大家不用太過緊張,但是食物反覆加熱、過度高溫的料理還是比較有風險的。

高糖飲食壞處多

之前韋恩已經提過,在一份塵封 50 年的英國研究報告就已經看出,高糖飲食會造成高血脂反應,原因可能是糖造成腸道菌相的改變,從而影響了體內的代謝。另一項令人更驚訝的發現是,糖也可能與膀胱癌相關。(油糖之爭?從一份塵封 50 年的研究看糖對身體的壞處)。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發現糖對人體的可能危害有很多種,包含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還有與多種癌症的潛在風險相關,甚至對情緒等心理健康都有關,甚至吃糖時胰島素對腦部的刺激會很像成癮反應。所以降低糖份尤其是添加的糖已經變成飲食營養界的共識。從消費趨勢來看,訴求無糖或低糖的產品越來越多,甚至國際糖價都有很大的下滑壓力,可見消費者的健康觀念已經慢慢建立。

結論:糖的攝取每天不要超過 50 公克

韋恩建議,追求糖的甜美是人的原始慾望,因為古代甜味取得很困難,砂糖的供應大概要到 17、18 世紀後才普及,所以人們措手不及、一時無法抵禦糖的甜美誘惑,對人類健康的隱憂在 20 世紀才慢慢浮現。只是近來台灣手搖飲料實在太普及,相當令人擔憂,像「全糖」珍珠奶茶 700 毫升,含糖量近 62 公克,幾乎一天一杯就糖量爆表。以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是「添加糖」攝取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 10%,也就是糖的攝取每天不要超過 50 公克。所以台灣的外食常常糖分過高,這現象也不分台南、台北,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請大家多加注意。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糖想吃掉你的胰臟—高糖是胰臟癌的元凶

文章來源: 高糖恐增加胰臟癌的風險!一天可以攝取多少糖?

解決你從飲食到生活的各種大小難題!歡迎每天鎖定《愛料理生活誌》粉絲專頁,發現生活的趣味!

iCook愛料理 胰臟癌 身心健康 高糖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