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幹嘛吃柚子?背後含義超暖心

享生活
By NOWnews
發布時間:2021-09-15 12:45:00

中秋節就要到了,大家常說「月圓人團圓」,中秋是傳統三節之一,許多人都會回家與親友團聚,而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故事,像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或是全家一起賞月、吃月餅這些傳統習俗,中秋節的習俗與其背後的意義你又知道多少呢?現在就來了解更多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吧!

24小時最熱

一、賞月、拜月

自古以來就有中秋賞月的習俗,只是現在的人們漸漸不那麼注重了,而賞月、拜月這個習俗目前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在唐宋兩朝時賞月的風氣來到頂盛,至於為什麼會有拜月這個習俗,就跟「嫦娥奔月」的故事有關了,在人間的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之後,就開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於是就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了,不過「拜月」活動男生是不可以參加的。

▲中秋賞月成為一個既定俗成的活動。(示意圖/pixabay)

二、吃月餅

相傳,朱元璋引領漢人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天起義,但是又害怕這件事被敵軍揭穿,於是劉伯溫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互贈月餅的方式把字條夾在月餅中,來傳遞這個消息,最後他們也成功擊退敵軍,此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於民間傳開。賞圓月配月餅加上團圓的人,所以古代的月餅通常都是圓的,但現代的月餅已經不拘泥形式了,口味也推陳出新,為的就是迎合大眾的喜好。

▲中秋節常常會吃月餅。(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文章中內容無關/取自 pixabay )

三、吃柚子

柚子成熟的時機落在中秋節前,是當季的水果,所以中秋除了賞月、吃月餅外,吃柚子也成了中秋的一大特色,而且柚子的發音類似「遊子」與「佑子」,中秋節吃柚子不僅是希望「遊子」可以回家團圓,也是在「保佑」家人平安、萬事吉祥。另外,柚子畢竟是一種水果,中秋節如果吃了太多月餅等這些高熱量的食物,相對清淡的柚子就可以發揮一點去油解膩的作用。

▲中秋節之所以吃柚子,是因為柚子有「遊子」的諧音,象徵回家團圓的氛圍。(示意圖/翻攝PhotoAC)

四、賞桂花、飲桂花酒

桂花又有「九里香」的美譽,是一種傳統且名貴的花木,桂花在中秋時節開的最旺盛,和柚子一樣是當季的植物,且桂花和它的果實被當作是一種崇高、吉祥的象徵,桂花酒飲用的最佳時節也是中秋節,若能在中秋月圓時觀賞這種高貴的樹木、喝著桂花美酒,對古代的人來說,已經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了。

▲中秋節也有不少人會賞桂花。(示意圖/pixabay)

五、烤肉

一些亞洲國家都有過中秋節的習慣,但中秋烤肉可是台灣人特有的習俗,至於為什麼要烤肉仍是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則是,1980年代因為兩家相互競爭的醬油廠商,在電視上打廣告促銷烤肉醬,各大賣場也推波助瀾,因此帶動台灣的烤肉風氣。不過這也代表烤肉並不是歷史悠久的一項中秋傳統,是近代順勢而為所演變的一項活動。

▲中秋節家戶都會烤肉,飄香四溢。(示意圖/取自pixabay)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柚子

最新消息

龍劭華猝逝 糖尿病患心臟病風險高6倍、心肌梗塞高3倍

享生活
Ettoday
發布時間:2021-09-15 13:00:00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24小時最熱

資深藝人龍劭華14日在高雄85大樓日租套房內昏倒,送醫不治,享壽68歲。據了解,龍劭華本身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也曾自曝長期沒有回診追蹤;其實我國中壯年人口每10人就有3.6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這些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至6倍。

龍劭華2009年就醫檢查得知罹患糖尿病,但並未積極認真照顧身體,甚至從2009年開始有長達11年沒回診,都只靠吃藥控制病情,直到去年7月為了打疫苗才回診檢查,發現空腹時血糖值高達200多,飯後血糖甚至飆破300,連醫師都嚇了一跳。據悉,他14日下午一度聯繫櫃台稱身體不適,後來又說沒有問題,沒想到等到眾人發現異狀,他已經昏倒在日租套房內,送醫急救宣告不治。

依據國民健康署107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國內中壯年族群每10人就有3.6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這些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的風險,分別比一般人高出6倍、4倍、3倍以及2倍。此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到6倍,未來10年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更是高達20%。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彰基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表示,糖尿病患者最大的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其中小血管併發症包含視網膜病變,大血管併發症則有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週邊血管疾病等,如果超過65歲以上,相關風險就很高。

杜思德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早期介入,併發症發生機會較低,但如果控制不好,長期都在高血糖狀態,就會讓血管壁在血糖浸潤下產生動脈硬化,若加上三高就容易栓塞,使冠狀動脈阻塞,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一般而言,未好好控制血糖的患者,大概10年大血管併發症就會出現,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到5倍。

杜思德提醒,糖尿病是系統性疾病,若控制不佳,出現小血管併發症等神經病變主要症狀包含麻木、夜間多尿、體重減輕、口渴等,此時距離大血管併發症也不遠;而一旦發生冠狀動脈疾病,通常沒有明顯徵兆,且一發生死亡率達到三成,即使送到急診,仍然有一半來不及進行心導管就死亡了。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ETtoday 龍劭華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