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不痛不癢一定要治療嗎?3大原因導致,5要訣預防

愛健康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08-26 17:55:00

天氣潮濕悶熱,小心灰指甲找上門!許多人都想問:灰指甲的顏色一定是灰灰白白的嗎?灰指甲平時不痛不癢,一定要治療嗎?灰指甲和香港腳一樣,都是黴菌造成的嗎?為什麼高齡、有糖尿病的人,需要特別小心提防呢? 一旦診斷為灰指甲,有什麼治療解救方法,避免一再復發?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會有3大主要併發症,包括甲溝炎、凍甲、蜂窩性組織炎。指甲專家美女皮膚專科醫師陳逸懃,將一次完整帶大家破解灰指甲的迷思,以及分享日常預防秘訣

24小時最熱

灰指甲盛行率約8%,約3成患者屬於「居家感染」

什麼是灰指甲?灰指甲,台語俗稱「臭甲」甲癬、臭甲!灰指甲佔所有指甲疾病近50%的患者,台灣環境潮濕,灰指甲盛行率約8%,共170萬人有此困擾,其中約3成患者是屬於「居家感染」。灰指甲到底是如何找上門呢?造成灰指甲的主因是黴菌感染,黴菌是一種很頑強的生物,在惡劣的環境下都能繁殖,傳染力也高。造成灰指甲的黴菌中,皮癬菌最常見,其他還包括念珠菌等,都可能造成灰指甲,不同菌種會造成不同的指甲變化與症狀。

灰指甲與香港腳,可說是「難兄難弟」

Source:unsplash

提到黴菌,大家很快會聯想到黴菌會造成香港腳,辰星皮膚專科診所陳逸懃醫師表示,的確,罹患灰指甲往往也有香港腳問題,兩者的確有關聯性,灰指甲與香港腳可說是「難兄難弟」。灰指甲大部份在腳上,手部算比較少的,門診常看到患者手指甲顏色有異常,通常會請患者脫鞋看一下腳,因為很多黴菌感染是從香港腳來的,他們是同一菌株感染。結果發現兩隻腳趾甲也有問題,腳的趾甲也有黴菌感染。正所謂「病從手入」!很特殊的是,手部只有一隻手感染,原來是腳癢用一隻慣用手去摳抓腳,因而手指也就感染到灰指甲,所以,灰指甲也有一個很特殊名稱:「兩隻腳一隻手的症候群」。

引起灰指甲有3大元凶

引起灰指甲有3大元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經常處於潮濕天氣與環境下有關,在潮濕及悶熱的環境下,或接觸受感染者等,比較容易有灰甲。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黴菌的菌落,而潮濕悶熱的環境,剛好能助長黴菌的孳生,接觸到就容易使黴菌上身。如同橘子放在歐洲與放在台灣,發黴的時間就不一樣,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黴菌的菌落,橘子放在那裡就容易發黴。患者很喜歡問:「為什麼我會得到灰指甲?是因為我的習慣不好嗎?」我會跟患者解釋:「橘子也沒有做壞事,放在那裡也會發黴。」所以歸根究柢仍然與天氣潮濕有關。

另外,平時衛生習慣不佳的人,例如長時間穿襪子當流汗未更換,或長時間穿皮鞋,腳部流汗悶熱,都容易成為黴菌孳生的溫床,罹患灰指甲的機會就升高了。以及曾經指甲受過傷的人,或是做美甲過程中不小心造成傷口,可能變成黴菌的入口,或因美甲器具未妥善消毒而感染黴菌,都可能形成灰指甲。

1.環境潮濕

經常處於潮濕及悶熱的環境下、接觸受感染者等,亦較容易有灰甲。主要與經常處於潮濕天氣與環境下有關,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黴菌的菌落,就容易使黴菌上身。

2.衛生習慣

有人需要長時間穿襪子與皮鞋,穿襪子當流汗未更換,或長時間穿皮鞋,腳部流汗悶熱,都容易成為黴菌孳生的溫床,罹患灰指甲的機會就升高了。

3.指甲受過外傷

曾經指甲受過傷的人,或是做美甲過程中不小心造成傷口,可能變成黴菌的入口,或因美甲器具未妥善消毒而感染黴菌,都可能形成灰指甲。

【灰指甲的症狀】:指甲變色、指甲失去光澤、甲板變厚、指甲裂開、指甲變形醫學上不會從輕中重症狀去分類,一般人要分輕中重是有跡可循的,可以看侵犯面積,小於3分之1就是比較輕微,大於3分之1就是比較嚴重,原則上愈靠近月芽的愈嚴重,月芽是比較透明的顏色,靠近月芽是近端,遠離中心即叫遠端。

而指甲顏色的變化,不代表一定是黴菌感染,相反的,灰指甲不代表顏色一定是灰色的。大部份患者灰指甲的型態是黃黃、灰灰、厚厚的,也會有黑黑的,這樣就是比較特殊菌種的感染;但是並不是指甲顏色愈深,就代表灰指甲愈嚴重,而是指菌種比較特殊,所以治療也會比較困難。灰指甲除了指甲除了變色、失去光澤,也易碎裂、甲板變厚,嚴重還會指甲變形或與甲床分離。

灰指甲分為5大類

Source:unsplash

第一類/遠端側端指甲下侵犯DLSO

最常見是黴菌從遠端與側面感染,或下面指甲去感染,會吃到指甲下方,所以容易使指甲分開,往往造成黑甲、甲床分離、指甲變厚、雙腳脫皮等。

第二類/近端指甲下侵犯PSO

灰指甲從近端的皮膚下面長出來,月芽可能完全被黴菌吃掉了。此外,有的人納悶擦藥一段時間都不會好,其實是因為黴菌吃到指甲下有肉的地方,肉眼看不到,藥水也進不去,增加治療困難。

第三類/表面變白型SWO

指甲表面整個變白,直接從上面的指甲侵犯。這類患者可能跟免疫低下與愛滋病有關。所以看到有患者有類似症狀,會先詢問有無相關疾病史。

第四類/指甲內感染型endonyx

直接從指甲前端去感染指甲本身,多是從香港腳過來感染指甲,可能是一般皮癬菌或其他困難治療的黴菌。指甲裡面看到粉粉的顏色,卻是有病變的。

第五類/指甲變形dystrophic type

有的患者主訴指甲都長不出來,甚至已經有多年,指甲變形如果吃到肉,走路可能會不舒服。已經診斷出來屬於哪一類的灰指甲之後,什麼情況才需要治療?陳逸懃醫師表示,許多患者會問:「灰指甲平時不痛不癢,一定需要治療嗎?」、「我到底要不要吃藥?」口服藥物是有健保給付,患者可省錢,建議服用,事實上,灰指甲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吃藥物加塗藥。目前口服藥物有三種,都是抗黴菌藥物,其中兩種有健保給付,服用口服藥的前提是肝功能要正常,大家擔心吃口服藥會傷肝腎,其實不必擔心,因為這類藥物是透過肝臟代謝,所以,只要肝功能正常的人,代謝就會正常,服藥就不必擔心,使用前會先抽血檢驗肝功能。研究發現,如果因為吃抗黴菌口服藥會傷肝的人,多是本身肝功能指數異常,或是對此類藥物有過敏反應,即體質造成的。

灰指甲3大併發疾

Source:unsplash

的確有些引發灰指甲的菌種會不痛不癢,但是,也有的菌種會引起發炎,尤其患者的年齡愈大,服用藥物愈多,肝功能也不好的時候,再去做治療就會變得困難,容易有以下3大併發症:

1.甲溝炎

香港腳或灰指甲都很容易因為傷口感染而併發甲溝發炎,甲溝炎即指甲兩側指甲肉疼痛、紅腫、發炎,甚至肉芽組織增生。指甲側邊、遠端或近端的甲溝發炎、脹痛。一旦變成甲溝炎,就需要治療。

2.凍甲

另外,灰指甲的併發症還包括凍甲(捲甲),就是趾甲會增厚,然後趾甲捲起來,甚至趾甲小甲片會刺進趾甲肉當中,連穿鞋走路都會感到疼痛。輕微的凍甲,很多人會自己拿指甲刀修剪或是找美甲師處理。嚴重者因處理不當,造成小傷口讓細菌趁虛而入,產生甲溝炎或是蜂窩性組織炎,長期凍甲會造成慢性趾甲變形。

3.蜂窩性組織炎

有些甲溝炎患者,皮膚保護力變弱,或有傷口,就容易造成細菌跑進去,也擔心有蜂窩性組織炎。另外,嚴重凍甲患者因處理不當,造成小傷口讓細菌趁虛而入,也可能產生甲溝炎或是蜂窩性組織炎。

預防灰指甲5要訣

陳逸懃醫師表示,預防灰指甲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斷開黴菌的傳染,避免讓黴菌生長的關鍵,就是注意足部乾燥通風、鞋子襪子保持乾燥、避免接觸到可能黴菌感染源,防交叉感染以及避免指甲受傷。

要訣一/保持足部乾燥:

避免讓腳部長時間接觸到地面積水,例如到游泳池、公共浴池、健身房浴室等地方,記得穿上自己帶去的拖鞋,避免足部長時間沾到水,儘量保持足部乾燥,遠離黴菌威脅。

要訣二/鞋子清潔殺菌:

經常長時間穿同一雙鞋子,容易滋生黴菌,可使用抗黴菌噴劑噴在鞋子裡面、表面,等陰乾後就再穿。另外,現在坊間有紫外線燈,可以塞進鞋子內,大概使用45分鐘,也有殺菌的好處。

要訣三/襪子清潔更換:

襪子要經常換洗清潔,並穿著吸汗的襪子,現在有溫水洗衣機,水溫度設定60度就可以有助於清潔殺菌。坊間有五趾襪可以選擇,避免腳趾頭總是合併在一起,造成趾縫容易有汗水堆積。

要訣四/減少指甲傷害:

避免經常進行不當美甲,或使用化學藥劑,或使用人工甲片,除了容易造成接觸性過敏,也易導致指甲容易受損,甚至脆化,讓黴菌有入口,因而增加感染灰指甲的機率。

要訣五/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自己的身體其他部位是否也有各種黴菌感染,注意避免與這一些身體部位接觸,或是家人有香港腳,要預防受到家人交叉感染。需注意的是,灰指甲有「居家感染」的風險。

乾癬糾纏28年被當癩痢頭、灰指甲!大老闆用對治療成功擊敗乾癬、洗刷冤屈

腳是第二心臟!鞋襪不合經常摩擦,小心腳臭、雞爪腳、香港腳、灰指甲跟著來!

灰指甲老是好不了?糖尿病、香港腳這7種人風險最大

妞新聞

最新消息

9月即將開學實體上課 校園如何實施防疫引發網友熱議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8-27 06:03:25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隨著疫情趨緩,警戒逐步解封,教育部日前宣布中小學9月開學將以「實體上課」為主,希望能讓學子盡快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但疫情風險仍然存在,如何讓校園防疫實施到位,引發各界熱切關注。

24小時最熱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開學」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整理網友熱議的開學5大防疫煩惱,及3大族群的開學煩惱相關討論。


▲實體開學民眾5大防疫煩惱。(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即將回歸實體上課 學生仍無法打疫苗恐有染疫風險


雖然教育部力拼9月實體開學,許多人還是擔心「學生無疫苗保護力」的問題,目前台灣18歲以下的學生族群並無安排疫苗施打,許多網友擔心一旦實體上課後,還無抗體的學生暴露在風險之下,可能造成家庭及社區感染;除此之外,教職員雖然可於開學前優先施打疫苗,但陸續爆出「新進教師、代理教師無法造冊施打」的消息,因此就有民眾發文質疑「目前的疫苗施打率真的可以開學嗎?」,引發網友熱烈迴響。


除了疫苗相關話題,因應新冠疫情有哪些「校園防疫政策」施行也是一大關注焦點。根據各縣市政府公告的校園防疫政策,其中包括「取消需肢體碰觸的體育課項目,改採單人可進行的運動」及「取消音樂課吹奏樂器等,容易造成飛沫傳染的活動」等,然而民眾對此看法兩極,其中一部分人認為「那為什麼不乾脆線上教學就好」,也有網友表示「已經制定滿完整了吧,總要讓孩子回去上課,一直在家不是辦法」。


而學生中午用餐勢必得拿下口罩,「用餐時的飛沫感染風險」因而特別受到討論,為防堵交叉感染,許多學校採梅花座或隔板分隔座位,但因各縣市規定不同,部分學校需由學生自備隔板,家長在開學前急忙為孩子採購,而市面上隔板價差大,從百元有找到千元都有,因此就有憂心孩子用餐安全的網友發文提問「買這麽貴的隔板會比較有用嗎?」,引起熱烈回應,其中有民眾認為「就當是買一個心安吧,不然還能怎麼辦」,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表示「一整天都待在一起根本防不慎防,也不需要隔板吧」。


▲3大族群開學煩惱網路相關討論。(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居家上課難以維持社交 仍有教職人員無法施打疫苗


接著觀察各族群對於開學話題的討論內容,可發現學生族群對「社交活動」最為擔心,雖然中小學以實體開學為主,但各大專院校目前仍維持線上教學模式,讓許多大學新鮮人擔心自己的校園生活變得枯燥乏味,表示「新生訓練都改成線上了,感覺更難交朋友了」,此外,也有大學生哀嚎已經居家上課好久了,並表示「不會要一直線上下去吧,好想跟室友見面」,希望疫情能盡快趨於穩定,早日回歸正常的大學校園生活。


而因教育部公告,教職人員若未於開學前接種疫苗,則開學後需要定期做PCR或是快篩檢測,持陰性證明才可入校,其中許多新進、實習教師因來不及造冊施打疫苗,激起「疫苗施打順序」相關討論,並表示「沒打疫苗,就要一直快篩,但根本就排不到」,期待政府能盡快提出因應對策;另外家長最關心的則是「校園防疫」,尤其是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活動上較難維持社交距離,且因年齡限制無法施打疫苗,因此憂心若是防疫沒落實,造成群聚感染就不好了。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莘莘學子不管是到校實體開學,或是維持居家上課,都還是要好好落實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每天飲食含糖量超標 可能引發腦功能退化增失智症風險

NOW健康 防疫 開學 實體上課 校園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