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癌症死亡時鐘向前撥快3秒,象徵每10分7秒就有人死於癌症!衛福部統計處今(12)日發表國人10大死因,其中10大癌症死因的部分,肺癌與肝癌連續43年排名前2名。前列腺癌、胰臟癌、卵巢癌之排名往前,胃癌排名往後。癌症與心臟疾病在死因前在前2名,值得注意的是,癌症死亡數的增加65到74歲較為明顯。
24小時最熱
癌症時鐘為10分7秒 比去年快了3秒
111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927人,占總死亡人數24.9%,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22.7人,較110年上升1.2%,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16.0人,下降1.8%。就年齡觀察,111年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111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2)肝和肝內膽管癌。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4)女性乳癌。
▸(5)前列腺(攝護腺)癌。
▸(6)口腔癌。
▸(7)胰臟癌。
▸(8)胃癌。
▸(9)食道癌。
▸(10)卵巢癌。
衛福部表示,與110年比較,癌症死因順位不變,肺癌與肝癌連續43年排名前2名。前列腺癌、胰臟癌排名往前,胃癌排名往後,癌症死亡人數多集中在55歲以上,約占87%。最後,癌症死亡人數增加上,以65到74歲明顯許多。另外癌症死亡時鐘有往前的趨勢。另外,癌症時鐘為10分7秒,比去年快了3秒。
癌症死亡時鐘快3秒 72萬人未按時程做篩檢
111年四癌篩檢人數為4,358,397人次,較108年5,080,303減少72萬1,906人次,減少14.21%。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110年已啟動5大癌症篩檢,7月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CCT),檢測早期肺癌。如不將肺癌篩檢計入,4癌篩檢率比疫情前1年下降14%,表示有72萬人中斷篩檢。其中大腸癌下降比率為13.5%,這些狀況都會反映在未來的死亡人數中。
賈淑麗說明,口腔癌死亡年齡中位數上升1歲。口腔癌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癌症,因為高風險個案的口腔黏膜篩檢需要「目視」,使得疫情影響,篩檢人數下降明顯。賈淑麗表示,口腔癌的現狀有兩個問題:平均年齡中位數年輕化,以及篩檢率下降。
為何整體死亡年齡中位數78歲,但癌症死亡中位數為70歲?賈淑麗分析,原因就是4種癌症的死亡年齡中位數變低的關係。「我們希望死亡年齡中位數老化,才能晚一點得癌症,希望民眾不要太年輕面對癌症風險。」
賈淑麗認為,癌症篩檢是重要福利政策,近幾年與勞動部合作,前往職場做篩檢,希望勞工能踴躍篩檢。另外,目前高風險之癌症篩檢已經將年齡下修,口腔癌部分目前仍鎖定高風險族群,一般民眾篩檢篩檢與高風險族群篩檢都已經往前移,要不要再年輕需經過成本效益分析。
更多NOW健康報導
▸鼻竇炎、感冒、鼻過敏分不清? 鼻竇炎合併這個最難纏
▸乾眼症知多少?眼科醫師揭5成因、4等級 帶你1次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