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孩童視力?從「遠視儲備」開始 5圖卡1次搞懂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3-07-09 21:23:00

【NOW健康 葉立斌/特別報導】台灣素有「近視王國」之稱,近年隨著3C產品普及,使兒童近視人數呈現增長的趨勢。教育部在4月底發表統計數據,111學年度國小學童視力不良率為45.23%。而以年級劃分,國小1年級約有4分之1的學生屬於視力不良,到4年級達到半數,與110學年度的統計相比略佳。為了擺脫近視大國名號,並且預防未來眼睛疾病的發生,衛福部國健署宣導「遠視儲備」觀念,希望能防範幼童近視。

24小時最熱


近視不只是近視 了解前先認識眼軸


幼童一旦近視了,成年後有很高的機率變為高度近視,可能使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與黃斑部病變等發生時間提早。家長應積極為孩子作「遠視儲備」,延後近視發生年齡。


▲眼軸是指角膜頂點到黃般中心之間的距離。(圖/NOW健康製作)


在認識近視前,先認識眼軸。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暨韻珊眼科教育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劉瑞玲醫師表示,眼睛在正常的時候,是近圓形的結構。然而,多數的近視患者,隨著近視度數持續增加時,眼軸也會不斷增長,導致眼球外層的鞏膜、脈胳膜和視網膜逐漸變薄,當組織延展性超過負荷時,甚至會造成組織微細斷裂。


▲如眼軸拉長,將難以用雷射手術改善。(圖/NOW健康製作)


同時,不同部位若有不同程度的薄化,可能導致眼球變形。此外,脈絡膜是供應眼球後端血流非常重要的組織,當它變薄局部血液循環相對不良,因此視神經和視網膜上神經元細胞的養分供應以及新陳代謝產物的排除就產生障礙。


劉瑞玲醫師表示,高度近視眼容易產生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青光眼和早發性白內障等併發症。除了白內障所造成的視力不良是可經由手術治療恢復以外,視網膜和青光眼的併發症,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的視覺喪失;且高度近視眼執行白內障相關手術之風險較大。劉瑞玲醫師強調,眼軸增長的結構性異常,無法在近視雷射手術後獲得改善,降低近視併發症的風險


▲高度近視可能引發4大眼睛病變。(圖/NOW健康製作)


3C保姆日益增加 國家棟樑的視力危機


劉瑞玲醫師曾在記者會分享,父母常將手機丟給孩子看影片、玩遊戲,「3C保母」文化令她感到相當憂心。劉瑞玲曾擔任台北市政府醫療顧問,期間進行的高度近視防治計劃中,針對7,376位小學2年級學童追蹤1年後,發現有1,856位學童近視度數增加。分析發生近視的不利因素包括:在研究初期有較少的遠視(遠視儲備少)、雙親都有近視,以及放學後在安親班的時間每週超過5小時;而住在郊區以及放學後每天有超過30分鐘的戶外活動時間的學童,則比較不容易產生近視。


散瞳劑與角膜塑型片 我的孩子該選哪1項?


初步針對近視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角膜塑型片,以及近年發展出來的治療性眼鏡和隱形眼鏡,其效果依出現次序遞減:「藥物→角膜塑型片→治療性眼鏡和隱形眼鏡」,這些治療方法都是必須由專業眼科醫師來評估和執行。


劉瑞玲醫師表示,這幾年來眼科醫學會一直持續在和相關單位溝通,希望政策決策者能夠清楚了解:佩戴具有輔具功能的眼鏡,只可以幫助當下眼睛看得清楚,但是對於減緩近視度數增加是沒有幫助的。因此在成年之前的年輕族群,他們的近視問題不只是配眼鏡,如果度數正在增加,一定要找眼科醫師治療。


不少孩童在近視發生時,眼科醫師都會請他們點散瞳劑。劉瑞玲醫師解釋,散瞳劑醫學名稱是「睫狀肌鬆弛劑」,其中亞托平是減緩近視度數相當有效的藥物,但有瞳孔放大與弱化調視功能的副作用。早期使用的亞托平藥水濃度為1%,現今學者發現濃度降低也可延緩近視度數增加,雖然效果略減但副作用也少。目前0.1%為多數孩童能接受以及副作用低的平衡選擇。


角膜塑型片很潮 但沒妥善配戴恐造成嚴重後果


近期比較常聽說的新選擇為「角膜塑型片」,業者稱可幫助孩子降低300到600度,可視為非手術矯正的利器。劉瑞玲醫師解釋,角膜塑形片在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效果僅次於亞托平藥水。對於無法接受亞托平藥水副作用的學童,是可以考慮。


然衛福部規定:「若已年滿9歲,則可以考慮使用角膜塑型片」。缺點是可能造成角膜上皮缺損、甚至角膜潰瘍。因此在佩戴之前都要先確認家長能夠負起責任督促孩童或幫助孩童正確使用以及保養鏡片。


劉瑞玲醫師表示,角膜塑型片要戴在角膜上,如果眼表面有睫毛倒插、眼瞼發炎、 過敏性結膜炎或淚液不均勻,可能不易戴上角膜塑型片,發生併發症機率較大。通常使用前須要一段時間教育使用方式,年紀太小難以執行,可能造成角膜上皮缺損,嚴重時造成角膜潰瘍,最嚴重的話,角膜有可能「溶解」,也就是失去角膜,雖不多見,仍凸顯出依照指引謹慎使用鏡片的重要性。


幫幼童做遠視儲備很重要 免得走向高度近視後果


家長如果想防範孩子近視,記得先幫孩子做遠視儲備。多數人天生就有飛行員般的優秀視力,嬰幼兒的眼睛具備生理性遠視,可抵抗近視的發生。遠視就像是存款,讓學童不會太早走向「高度近視」的債台高築。


醫師提醒,在20世紀的現代醫學研究顯示人類的眼球發育為:0到3歲嬰幼兒應有150度到200度的遠視度數;4到6歲幼兒應有100度到200度的遠視度數;7到8歲應有100度的遠視度數,而9到12歲則至少應有50度以上的遠視度數。


國健署提出6個簡單方法,保護幼童視力。(圖/NOW健康製作)


衛福部向家長提醒6項作法,幫助學童維護視力:每日戶外活動時間120分鐘以上;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2歲以下避免看螢幕,大於2歲每日不超過1小時;早睡早起充分休息;營養均衡、天天5蔬果;每年1到2次定時檢查視力。


國健署提醒,讀書寫字總是會用眼,正確姿勢要熟記。(圖/NOW健康製作)


政府可以這樣推廣「遠視儲備」 家長認知多1分


你是透過什麼方式得知「遠視儲備」的?目前國健署的遠視儲備推廣相當積極,透過網路新聞、社群或衛教手冊等方式推廣,為了讓更多人得知此事,劉瑞玲醫師建議,政府可從從5個面向進行推廣:


▸面向1:從懷孕的母親開始,可以在媽媽手冊等相關文宣上,給予衛教知識,讓父母知道預防近視的重要,更是要從嬰兒出生開始留意。大致上的建議內容有:3歲前不讓幼童接觸平板和手機、從小養成經常從事戶外活動的習慣,以及學習閱讀書本時注意眼睛和物體的距離,且每次不超過30分鐘等。這樣能幫助小孩在成長後仍能保有良好的視覺功能和競爭能力、因為視障對於生活品質甚至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會造成巨大影響。


▸面向2:在兒童的疫苗注射登記或相關手冊加上如何預防近視發生的注意事項。


▸面向3:可以深入民間的月子中心,宣傳如何幫助幼兒不要發生近視的正確觀念與注意事項。


▸面向4:向幼兒園、小學、中學、甚至安親班的教師,宣傳如何幫助小孩預防近視的發生,或一旦發生如何延緩近視惡化的正確觀念、注意事項和治療方法,並將這些知識傳輸給所有的學生與家長。


▸面向5: 積極鼓勵學童在下課時間走出教室到戶外活動,或從制度面制定上下午各有1次為時較長的下課時間,鼓勵師長利用時間舉辦戶外活動。


核稿編輯:連慧婷


更多NOW健康報導
▸李玟驟逝生前飽受憂鬱症之苦 醫師盤點憂鬱症9大警訊
▸9成學童蔬果攝取不足!問題竟出在早餐 專家提出解方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

遠視儲備 近視王國 孩童視力

最新消息

高溫肆虐!熱傷害「4大前兆」必知

愛健康
NOWnews
發布時間:2023-07-10 14:00:00

[NOWnews今日新聞]近期連日的高溫讓人難以忍受,攝氏38度以上的極端氣溫頻頻在北部出現,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前5天,就已經累計136人因熱傷害就醫,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指出,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在高溫的環境下,已經有受到「熱傷害」產生症狀,因此了解熱傷害的前兆相當重要,衛福部也提醒,中暑不一定需要陽光曝曬,待在室內也可能發生,請民眾近期務必多加留意。

24小時最熱

黃軒表示,熱傷害的症狀,是判斷人是否中暑的關鍵,當發現自己在高溫的環境時,出現以下4種身體變化,就應特別留意淺在的中暑危機。

🟡熱水腫:一般暴露在熱環境內,身體為避免過熱,會有出現血管擴張的情況,身體試圖盡可能把過多的熱量散發到系統外,從而使很多血液積聚在腳踝中,形成腳踝的局部水腫。
🟡熱紅疹:天氣熱時,流汗的機制也會被干擾,若皮膚上出現細小的紅點並有刺感,那就是「熱疹」 ,當汗水孔被阻塞時,也會會引起皮疹。
🟡熱痙攣:通常發生於身體大量流汗,卻又未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時,導致肌肉出現痙攣,治療上大多為遠離熱源、口服或靜脈注射水分電解質補充。
🟡熱暈厥:當因為出汗和血壓低,失去大量體液時,血液會暫時沒有流向大腦,引發「頭暈」。

▲熱傷害可能到智人頭暈、頭痛,若有類似症狀可能就要考慮就醫,評估是否有中暑風險。(示意圖/記者陳明中攝)
▲熱傷害可能到智人頭暈、頭痛,若有類似症狀可能就要考慮就醫,評估是否有中暑風險。(示意圖/記者陳明中攝)

黃軒提醒,上述4大「前驅症狀」會因各自身體反應有所不同,但都會是身體提早發出的高溫警示,若不慎忽視,身體可能會步入較嚴重的「熱衰竭」, 甚至是直接危及性命的「熱中暑」。因此在酷熱下,要多休息、多喝水、穿透氣衣服、多留意前兆別延誤。

此外,衛福部也補充,熱傷害在室內也有可能會發生,主要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尤其是長者和孩童,由於他們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的狀態,就可能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健康 熱傷害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