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23 21:02:24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乾眼症並不單指淚液分泌太少所致!眼科醫師指出,根據國內外學術研究顯示,有超過8成以上的乾眼症患者,合併有油脂分泌不足的問題,起源於瞼板腺功能障礙,因瞼板腺阻塞分泌不良導致淚膜最外層的脂質層厚度不足或品質不良,進而導致缺油型乾眼症。

24小時最熱


恩主公醫院眼科主任江怡慧表示,正常的眼球表面有1層淚膜,每次的眨眼會置換1次淚膜,潤滑在眼角膜及結膜上形成保護膜。乾眼症是個多成因的疾病,造成的原因相當複雜。主要分為「缺水性」與「缺油性」乾眼症2大類,其中瞼板腺功能障礙引起的缺油型乾眼症,此類患者經常是一早剛醒來的不適感最嚴重,起床後眼皮眨動一陣子之後症狀會逐漸改善。而淚水分泌不足,到了下午或晚上,才會覺得眼睛乾澀、不舒服。


若平時常感覺眼睛疲勞、乾澀有異物感、灼熱及刺激感、眼睛紅腫、有分泌物,視力有時模糊不清,或對外界刺激敏感,如:怕風、怕光、怕煙,很可能就是罹患乾眼症。若出現以上症狀,應盡快至眼科求診,醫師會先使用顯微鏡檢查眼部發炎情況,並檢查眼角膜是否有上皮缺損,除基礎淚水分泌量檢測外,也可接受進階的眼表分析儀檢查,來判別屬於哪一種乾眼症,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江怡慧主任進一步說明,年齡、環境、荷爾蒙、全身及局部用藥、高油脂飲食、局部微生物及隱形眼鏡配戴都會影響瞼板腺功能。年紀增長、長期待冷氣房、長時間使用3C產品、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長期使用治療青光眼藥水或口服A酸、眼部刺青(如:紋眼線)、某些眼部整形手術、酒糟性皮膚炎及脂漏性皮膚炎患者等,都是造成瞼板腺功能障礙的高危險因子;此外,過敏性結膜炎及眼瞼反覆發炎的患者,也常合併有瞼板腺功能障礙。近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民眾在家工作,比平常更需要整日都盯著螢幕,若沒有提醒自己經常有意識的完全眨眼,常會因為「目不轉睛」加重瞼板腺阻塞。


▲眼部刺青(如:紋眼線)容易成為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主因。(攝影/林志遠)


江怡慧主任指出,一般人常認為脈衝光是用於治療或改善皮膚問題,但近年來,有國外學者發現,皮膚科醫師在使用脈衝光雷射治療患者皮膚時,竟也同時改善了許多患者的乾眼症情況,因此後來深入研究,研發出能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的OPT優化脈衝光。


▲江怡慧主任指出,一般人常認為脈衝光是用於治療或改善皮膚問題,但近年來,有國外學者發現,也會同時改善許多患者的乾眼症。(攝影/林志遠)


使用藍寶石冷凝科技的OPT優化脈衝光,探頭保持在4度C,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會感受到灼熱刺痛,能提升患者舒適感;專為上下瞼板腺各自設計的探頭可提高治療精準度,更加安全有效率。療程約5至10分鐘,每3至4周施打1次,一般建議施打3到4次,可有明顯改善,滿意度約9成。


根據臨床經驗,瞼板腺功能障礙造成的蒸發性乾眼症,占了乾眼症的86%,江怡慧主任建議,這類患者除了正規藥物治療,早晚可用40到45度左右溫敷雙眼,再以中性肥皂或嬰兒洗髮精清洗眼周,平時少吃高油高脂食物,補充深海魚油(DHA),或多吃富含油脂的鯖魚、鮪魚和沙丁魚,素食者則可補充亞麻子、堅果,守護眼睛的健康。


江怡慧主任提醒,經OPT優化脈衝光治療後,應注意眼部保溼和防曬,於早晚溫敷雙眼,並避免長時間用眼,養成健康眨眼的習慣,所謂健康眨眼是指有意識的眨眼,能讓眼輪匝肌按摩瞼板腺,促進瞼板腺分泌油脂,維持眼部滋潤。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不熬夜、睡眠充足,均衡飲食。


▲健康眨眼是指有意識的眨眼,能讓眼輪匝肌按摩瞼板腺,促進瞼板腺分泌油脂,維持眼部滋潤。(攝影/林志遠)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脈衝光 缺油型乾眼症

最新消息

3級警戒孩子在家運動不足 肌肉與足弓發展受阻成隱憂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23 21:44:13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全國新冠3級警戒持續,學生已在家學習1個多月,無法出門活動,當然體育活動也幾乎沒有,日本經歷新冠肺炎疫情1年多,許多學齡孩童都歷經多次在家學習,小孩戶外活動減少同時也阻礙肌肉與骨骼發展,未來發生「運動障礙症候群」風險跟著升高,摔倒與骨折機會增加,將來長期臥床危險恐提高。

24小時最熱


運動量不足肌肉養成 幼童摔倒骨折機率增


日本埼玉縣春日部中央總和醫院物理治療師菱沼遼表示,在2010年至2013年,針對埼玉縣內幼兒園、小學生、中學生約1,300人調查,發現平衡力或肌力不足孩子大約有4成,僅僅是摔倒發生骨折小孩子也上升;日本幼童的行動障礙症候群,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下開始越來越多,新冠肺炎籠罩恐加劇。


日本政府因新冠疫情發展下,要求民眾在家不要外出,學校體育活動也無法進行,大多數學生身體最低運動時間都無法達到,如果雙腿肌肉量不足,對於腳底(足弓)發展就會有阻礙,未來要養成運動習慣也就更困難,一旦演變成扁平族,對於膝蓋負擔也會增加,恐長期仰賴足弓墊。


▲可以讓孩子單腳站立,看能不能維持5秒以上,如果沒有辦法也就是平衡感不好。(圖/NOW健康製作)


單腳站能不能維持5秒? 蹲下會不會後倒?


菱沼遼提醒,如果孩子沒有什麼機會外出遊玩,可以利用幾項簡單測驗,確認孩子身體發展,首先可以讓孩子單腳站立,看能不能維持5秒以上,如果沒有辦法也就是平衡感不好,容易發生跌倒。事實上,不只是年長者摔倒容易骨折,其實孩童摔倒導致骨折事件也不少見,必須特別小心。


再來讓孩子試著蹲下,維持一段時間,腳後跟是否會翹起來,或者甚至會出現往後翻倒的情形;特別是上廁所時,因馬桶越來越普及,不會使用傳統蹲式馬桶的孩子越來越多,導致小腿腓腸肌與阿基里斯肌腱變硬的可能性很大。此外,像是讓孩子雙手向上舉如果沒辦法做到,或腿站直立彎腰,雙手無法碰到地板,都顯示身體柔軟性不足。


3至15歲足弓發展關鍵 運動習慣非常重要


菱沼遼解釋,孩子在3歲時骨骼與關節成長都未完成,骨頭間會有許多空隙,7歲時可以看到骨頭末端有界線,大概在15歲骨骼會成長完成,利用X光觀察孩子足底骨頭成長,3歲時可以說是扁平族,7歲時足弓漸漸形成,15歲時足弓接近完成,關鍵在藉由運動訓練足底,骨頭與肌肉強化後,讓足弓形成出來。


菱沼遼強調,有無運動習慣對足弓發展影響非常大,比較日本在社團或課外活動很積極的孩子,和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孩子,每天都運動足弓發展就很順利,相對學校放學就回家,很少外出不是玩手機就是唸書,足弓形成就受到阻礙,漸漸成為扁平足,從小容易摔倒走路步伐窄,未來也容易出現運動傷害。


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養成規律習慣家人扮演重要角色


協助孩子足弓形成,每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以上,如果家裡小孩運動量不足,比起加強訓練,不如利用能夠高度活動遊戲,其實運動沒有固定型態,就算是投投球,或在站立狀態下,利用身體重量施加在足底也會有效果,但是要維持孩子穩定運動,家人協助不可缺少,大人要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


菱沼遼指出,對於沒有運動習慣孩子,家人一定要給予幫助,不能期待孩子會為了未來健康,主動開始運動,父母從旁協助養成運動習慣非常重要,決定好每天固定時間,帶著小孩一起運動,慢慢就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未來孩子長大後,也就會有相同作息,慢性病發生機率也就跟著減少。


成年扁平足更難運動 運動習慣從小就養成


成長期如果肌肉不好,不僅腳底足弓無法形成,心肺功能也不佳,成年後也容易感覺到疲倦,運動習慣雖然一開始需要家人協助養成,但能夠從中了解到樂趣,孩子逐漸也能夠自動自發,若能在幼童時期建立起運動的習慣,不論對身心都會有很好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運動不足 小孩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