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夏天開胃又消暑的食物,就讓我想起韓國旅行時吃到的冷麵。冷麵在韓國各地都有不同做法,比如北韓平壤冷麵最初是將醃菜、肉片與蕎麥麵浸泡在蘿蔔泡菜湯裡;來到釜山,冷麵則就地取材改以小麥麵粉製作;發源於南韓的晉州冷麵,最早是用海鮮乾貨熬湯頭,咸興冷麵則以馬鈴薯或番薯製作麵條,吃起來十分有嚼勁,台灣則以蕎麥麵居多。
24小時最熱
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巷內的「韓食堂」,是許多旅居台灣韓國人口中風味最道地的韓菜餐館之一。老闆王相民出生於慶尚北道,在首爾求學,十多年前來到台灣,進入旅行社當導遊,後來為了陪伴太太與女兒成長,王相民決定離開旅遊業,改行開餐廳。或許因為韓國老家是賣炸醬麵的食堂,培養出王相民愛吃且對味道有堅持的個性。
韓食堂的「韓式水涼麵」外型看似簡單,滋味卻頗有層次,王相民分享,大部分蕎麥冷麵的做法,是蕎麥與麵粉比例約6比4或7比3,他喜歡麵條咬起來嘗得到蕎麥香氣,還得帶些Q度。冷麵煮好後,必須立刻沖洗冷水,再倒入高湯冰沙,為了讓冷麵進肚子裡不那麼寒涼,通常會附上芥末與白醋;而且一碗講究的冷麵,連搭配的小黃瓜與蘿蔔絲也會先以芥末和白醋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