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可個人化 北醫研究證實有方法判知罹癌風險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09-19 16:30:00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大腸癌高居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為了幫助國人遠離疾病風險,國內公費提供50至74歲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可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潛血濃度越高者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則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時間。

24小時最熱


糞便潛血濃度高 增加腸癌罹患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北醫大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陳立昇及教授嚴明芳率領的團隊,針對國內逾350萬名50至74歲的民眾,長期追蹤是否得到大腸腫瘤或死亡等資訊,透過大數據分析確定不同糞便潛血濃度對大腸癌風險的具體影響,


陳立昇表示,糞便潛血向來以特定濃度切點(如大於20ug/g以上)視為罹癌高危險群,接受大腸鏡檢後會有一半比例有息肉,5分之1會有進展性息肉,及20分之1的機會會有大腸癌。


研究中指出,低風險族群可延長篩檢間隔時間,進而減少腸鏡檢查次數,避免偽陽性、出血或穿孔等潛在的不良反應,而對於高風險族群,則可更精準的建議增加篩檢頻率,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同時能使醫療資源更有效配置,而研究成果今年5月也發表於JAMA Oncology(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卷)。


個人化篩檢優化醫療分配 提供大腸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雖然每2年1次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風險達29%,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效益達35%,北醫此項研究卻強調了個人化糞便潛血濃度篩檢大腸癌的可行性。陳立昇認為,醫師可根據糞便潛血的濃度判斷是否需調整篩檢間隔時間,不再侷限於固定的每年1次或2年1次,讓大腸癌篩檢個人化。


北醫大研究團隊分析,若與2年1次糞便潛血免疫法有相同的篩檢效益下,個人化糞便潛血濃度篩檢策略,可有效地減少49%的糞便免疫化學法檢測及28%的大腸鏡檢查次數,不僅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次數及風險,同時也確保高風險族群能更及時獲得必要的檢查及治療,為未來大腸癌精準醫療提供可行的方向。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旋地轉、想吐?天后江蕙也有此困擾! 醫揭眩暈類型
▸運動憂角膜後遺症? 職籃東方譯慷近視雷射選SMART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癌症 大腸癌

最新消息

秋天流感來襲!醫師授「4方法」 奪回免疫力 遠離病毒入侵

愛健康
每日健康
發布時間:2024-09-19 19:30:00

 

24小時最熱

秋天到了,氣溫變化頻繁,診間也隨之擠滿了感冒的病人。無論是一般感冒、流感,還是更嚴重的肺炎和COVID-19,這個季節都是各類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

胡皓淳醫師授權提供

 

對此,胡皓淳醫師在其臉書專頁《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分享了4個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1. 注意保暖

秋天早晚溫差大,及時增添衣物很重要。尤其早晚溫度變化大,氣溫較低時,記得穿上保暖衣物以防受涼。睡覺時多加一層薄被也能幫助保持溫暖。

 

2.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免疫系統至關重要。成年人每晚應確保7-9小時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力,讓身體更易感冒。

 

3. 保持空氣流通

經常開窗通風,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減少病菌積聚。同時,可以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適當濕度,幫助減少呼吸道乾燥,降低感染風險。

 

4. 良好生活習慣

多喝水有助於保持黏膜濕潤,這是防禦感冒的重要措施。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依然非常重要。

 

98GQKSSSALJRWWSCCG4CC.webp多喝水是防禦感冒的重要措施。(示意圖 / 每日健康)

 

透過上述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抵禦各種疾病的威脅。

 

為什麼老是肚子餓?這8個鮮為人知的原因可能就是罪魁禍首!

超美白5種「玫瑰面膜」自製法!遮瑕、美白、保溼一次到位!CP值高到升天!

流感 感冒 健康 免疫力 每日健康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