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突然喪失恐眼中風 常見青光眼、黃斑部水腫併發症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12-03 11:30:00

【NOW健康 陳曉彤/桃園報導】民眾若經歷1、2次突然間視力喪失、每次時長約5至10分鐘,務必提高警覺,這恐是眼中風前兆!朱智盟眼科診所院長朱智盟醫師表示,視網膜靜脈阻塞又俗稱為「眼中風」,多數患者因高血壓而病發,如未及時就醫治療,後續恐造成青光眼、黃斑部水腫發生。

24小時最熱


眼中風以視網膜靜脈堵塞最常見 高血壓患者尤其小心


眼中風一般可區分為視網膜靜脈阻塞(RVO)及視網膜動脈阻塞(RAO)這2類型,朱智盟醫師分析,大部分眼中風是指視網膜靜脈阻塞,根據診間臨床觀察,視網膜靜脈阻塞也比視網膜動脈阻塞發生人數多,原因大多與高血壓有關。患者一旦血壓不穩、突然升高會造成缺血性的靜脈阻塞,此時透過眼底照相可見靜脈旁邊出現很多出血點,使用眼科光學斷層掃描(OCT)則會發現,患者常伴隨有黃斑部視網膜水腫情形,導致視力突然下降。


▲眼中風一般可區分為視網膜靜脈阻塞(RVO)及視網膜動脈阻塞(RAO)這2類型。(圖/NOW健康製作)


朱智盟醫師進一步解釋,視網膜靜脈阻塞又依照症狀區塊,分成中央靜脈阻塞(CRVO)及分支靜脈阻塞(BRVO)。中央靜脈阻塞主要是中心視網膜靜脈形成血栓而導致阻塞,其會造成血管內靜脈壓升高,引起出血、水腫和棉絮狀斑,且大部分視網膜通常都會受到影響,患者單側視力往往會突然喪失,但不會疼痛。分支靜脈阻塞則是中央靜脈的小靜脈分支發生阻塞,因此僅有阻塞部位會受到影響,視力喪失速度不如中央靜脈阻塞來的突然。


患者一旦發生眼中風,後續應留意併發症,特別是中央靜脈阻塞的族群,在病發後百日容易出現青光眼,朱智盟醫師說明,主要是眼中風造成缺氧後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另外,患者也會因黃斑部缺氧現象導致眼壓升高,進而增加黃斑部水腫發生機會,為了預防併發症出現,通常會建議患者接受雷射治療,以除後患。


朱智盟醫師分享案例,1名68歲女性,111年8月初次就診,左眼有空翳血管(Ghost vessel),證明有分支靜脈阻塞,黃斑部厚度342、水腫,視力0.4;進行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只到0.5。112年7月起進行3次導航雷射,3次玻璃體內注射(IVI),厚度降到284,視力改善。於113年10月再度回診,發現黃斑部厚度又腫到424,視力掉到0.2,目前進行第2療程的導航加玻璃體內注射,第1次打完後,厚度降到399,視力進步到0.5,目前仍持續追蹤觀察。


朱智盟醫師指出,臨床治療上以往會採取雷射方式處理,如今有藥物注射治療模式出現,現在除了雷射外則會搭配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降低黃斑部水腫的問題。由於眼中風病程相當快速,臨床觀察患者常會伴隨嚴重黃斑部水腫,但透過打針治療後,預後效果比處理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良好。


視網膜動脈阻塞視力突然下降 應把握黃金搶救6小時


然而,若是出現視網膜動脈阻塞(RAO)更要把握黃金救援時機送醫,朱智盟醫師提到,人體中多數血栓來自心臟,當心臟瓣膜不全、頸動脈硬化的時候會產生心臟血栓、頸動脈血栓,還有動脈硬化掉落在血管中的血栓,造成小血管阻塞,若不幸堵塞到視網膜動脈,便形成視網膜動脈阻塞。


朱智盟醫師強調,視網膜動脈阻塞是屬於急症,發生時視網膜黃斑部上看起來會非常紅,也就是櫻桃紅斑(Cherry red spot),患者視力會突然急遽下降,發現後最好趕在6小時內就醫,透過血栓溶解劑疏通血管,否則恐面臨失明風險。


最後,朱智盟醫師提醒,臨床上很多患者往往曾經歷過1次眼中風後,因日常情緒不穩定、血壓拉高,又導致2次中風發生,因此本身若有心臟血栓、頸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者,加上具有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抽菸等危險因子,若生活中出現1、2次突然視力喪失,時間長達5至10分鐘,應盡快至眼科檢查。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您有肌少症嗎?醫: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及早預測風險
▸講座報名/腦中風有跡可循? 醫師強調早期預防是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黃斑部病變 眼科 眼中風 青光眼

最新消息

沒出國卻中標!麻疹爆本土群聚 年輕男子遭同住者傳染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4-12-03 16:42:2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國內再傳本土麻疹案,疾病管制署今(3)日表示,患者為北部20多歲男性,沒有國外旅遊史,其與11月29日公布之北部30多歲男性個案,為同住接觸者,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目前疾管署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28人,包括同住者2人、醫院及活動地接觸者326人,將持續健康監測與追蹤至12月21日。

24小時最熱


男子染麻疹先出現咳嗽、鼻炎!3日後疹子從臉長到軀幹


本土麻疹新增1起群聚事件,疾管署指出,11月29日公布之北部30多歲男性個案其同住接觸者染疫,2人均無國外旅遊史,分別於11月13日及11月26日發病,11月20日及11月29日出疹,11月29日及12月2日確診。


關於這名同住接觸者的情況,疾管署說明,是名20多歲男子自11月26日起出現咳嗽、鼻炎、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於11月27日曾至診所就醫,11月29日又因後續出疹症狀,從臉部一路蔓延至軀幹及肢體,加上同住者確診麻疹而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於當日下午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經醫院通報後檢驗確診。據悉,個案將於明日解除居家隔離。


針對該起群聚事件,疾管署指出,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28人,包括同住者2人、醫院及活動地接觸者326人,將持續健康監測與追蹤至12月21日。


麻疹境外、本土累計各7例 感染數皆創5年同期新高


台灣今年已累計14例麻疹病例,疾管署說明,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7例為本土病例(含3起群聚),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至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指出,依據各國通報資料顯示,今年全球麻疹整體疫情為近10年第2高,僅次於2019年,於年初驟升後至3月達高峰,目前已回到往年同期水平,今年累積已逾28萬3千例,以歐洲區增加最多。近期於美洲加拿大11月初疫情仍有上升趨勢,尤以新不倫瑞克省及安大略省較為嚴峻;鄰近國家中則以泰國及越南胡志明市疫情嚴峻且正處高峰。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接觸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以降低傳染風險。

▲麻疹傳染力強,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有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並就醫檢查。(圖/疾管署提供)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視力突然喪失恐眼中風 常見青光眼、黃斑部水腫併發症
▸講座報名/聽力影響大腦? 醫示警耳鳴與失智風險相關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NOW健康 健康 麻疹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