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秋比補冬重要!補霜降好過冬 平補這樣吃滋陰又防燥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24 07:30:00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霜降是中國24節氣的第18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6個節氣,通常是在每年的國曆10月23或24日。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24小時最熱


霜降也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表示即將進入冬天。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提醒,在此深秋季節轉換之際,因為天氣冷暖無常,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咳嗽症狀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家中有氣喘史、慢性支氣管炎的幼童、長輩,在這時節要開始帶件薄外套,注意防風與保暖。


此時節也特別需要養胃、暖胃、預防腸胃疾病發生,特別是有慢性腸胃疾患的人更需多加防範。同時要注意腳部保暖,慎防「寒從足生」,可開始泡腳,宜多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


當令蔬果營養又多產 潤燥養胃食療好幫手


節氣飲食上,此時正是北部吹起九降風的時候,是柿子的豐收時節。《本草綱目》所載:「柿子味甘性寒,能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柿子具有降血壓、助排便的功效,但若體質偏寒的人建議少量食用,避免腹痛腹瀉。柿子中含有鞣酸,不建議與蛋白質一起食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胃痛等情況。


南部則是大白柚盛產,富含高膳食纖維、豐富的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屬芸香科植物大白柚有理氣化痰、健胃、增加排便等功效,不過吃多容易出現腹脹腹瀉的情況;另外,服用藥物者也要注意避免和藥物同時進食,避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除此之外,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維生素B2、C與鈣、鐵、磷)的菱角,以及含有豐富纖維素,且低熱量、低脂肪、低蛋白質的蒟蒻,都是此節氣盛產又營養的好食材。


當令蔬菜上,首推蘿蔔、蓮藕、栗子、南瓜4種潤燥食材。「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白蘿蔔不單是秋冬常見食材,更具食療功效。中醫觀點,白蘿蔔性微涼,有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等各種維生素,同時能增進胃腸蠕動、消食順氣,對秋天常引發的腸胃和上呼吸道疾病,都具有食療效果。


蓮藕則是能養胃滋陰,健脾益氣養血,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栗子含醣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能益氣健脾,厚補胃腸。南瓜含維生素A、維生素E,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預防流感病毒的侵襲。


平補更甚大補特補 平緩食補就能滋養身體


所謂「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瞿瑞瑩建議,秋末冬初的霜降時節天氣還是冷熱交替,且天氣乾燥,容易口乾舌燥,因此宜採平補(平緩補養),透過食療來滋陰潤肺更是適合。


瞿瑞瑩提到,秋天食用滋肺潤燥的「白色食物」可以強化肺臟對於秋燥的適應力,像是百合、蓮藕、山藥等食物都不錯。介紹使用這些食材入菜的粥、湯、茶飲,適合秋轉冬這個乍暖還寒的天氣型態來吃,達到平補的食療功效。


※百合粥


材料:白米、百合片(潤肺安神)


作法:
1.將百合泡軟。
2.白米洗淨加水1,500c.c.,放入浸泡好的百合一起燉煮,中間轉為小火,稍加攪拌即可。


※排骨蓮藕湯


材料:排骨、蓮藕(生津、健脾開胃)


作法:
1.將排骨汆燙、蓮藕削皮切片。
2.鍋中加水約1,500c.c.,水滾後放入蓮藕,滾起後再放入排骨一起燉煮即可。

※蓮藕茶


將蓮藕直接放入水中煮滾,加入少許冰糖,當茶飲使用。


※山藥排骨枸杞湯


材料:排骨、山藥(補氣、護胃)、枸杞(滋陰、安神)


作法:
1.將排骨汆燙、山藥削皮切塊、枸杞泡水。
2.鍋中加水約1,500c.c.,水滾後放入山藥、排骨和枸杞一起燉煮即可。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子宮肌瘤造成女性不孕 手術治療選擇多防沾黏助添好孕
▸B型肝炎多數無症狀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NOW健康 身心健康 食療 補秋 補冬 霜降 滋陰 防燥

最新消息

脫離呼吸器在病床上也要運動 平時保養兩件道具很重要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24 16:00:00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打從一出生人就開始呼吸到離開那天,每天吸氣吐氣其實相當不簡單,因為它必須動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協助胸腔的擴張與縮小。對長期藉由呼吸器維生的病患來說,很有可能因為缺乏反覆訓練,就「忘記」怎麼呼吸了。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呼吸器的當下,也記得要透過身體不斷地訓練,才能漸漸恢復自主呼吸能力。

24小時最熱


吸與呼交替間肌肉扮演重要角色 藉由腹式呼吸來練習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北醫附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施崇鴻表示,呼吸會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吸氣時橫隔肌擴張,外肋間肌也會出力,讓胸腔打開吸入空氣吐氣(呼氣)時,會用到內肋間肌、腹外斜肌、腹橫肌、腹直肌,當呼吸功能不佳時就要訓練這些肌肉的強度。


施崇鴻接著說,腹式呼吸是比較好的練習方式,吸氣時肚子會感覺到漲大,吐氣時肚子會感覺到縮小,特別在呼吸鍛鍊時,吐氣要慢且平緩。可以想像自己在游泳時,在水裡慢慢吐氣,覺得氣快不夠時把頭抬出水面,快速大吸一口氣。在呼吸物理治療裡常見的吸氣閥式呼吸訓練器,就是採取類似原理。


呼吸困難又不運動陷入惡性循環 使用呼吸器也要訓練肌肉


施崇鴻強調,即便因肺部疾病住院的患者,也應該多多活動。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最好都能稍微活動,像是坐在病床上活動,每天坐起2至3次,把雙腿垂出床邊,下床站起或是原地踏步、行走都是很好的練習。


施崇鴻補充,規律運動與訓練能夠維持呼吸所需肌肉強度,也能讓氣管擴張,幫助纖毛推送黏液運送量增加,就算是病人也應在專業醫療評估下,保持一定活動,如果覺得因病呼吸困難就不運動,肌肉會更加萎縮,呼吸也更困難,漸漸演變成惡性循環,所以持續訓練很重要。


運用專門器材進行呼吸訓練 年長者更需每天練習


施崇鴻表示,呼吸物理治療常見的「吸氣閥式呼吸訓練器」,就是先將其調整到適合的強度,接著咬住咬嘴後,採取快吸慢吐方式,吐氣要緩且平穩。施崇鴻說,規律有氧運動也非常重要,建議每周能夠2至5次,每次20至60分鐘,運動強度在最大功率60%,讓大肌肉群都能活動到,像是慢跑、健走、跳繩這些運動都很好。


施崇鴻補充,對於年長者來說,「三球式呼吸訓練器」也是非常好的訓練工具,嘴巴咬著連接管呼吸,吸氣時讓訓練器內3顆球飄起,當肺部吸飽氣稍微憋住,清醒時每小時至少做6至10次,通常可以在5分鐘內做完。施崇鴻補充,自己90多歲的母親,每天能夠連續做100下以上,長輩們也不妨試試。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B型肝炎多數無症狀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NOW健康 運動 呼吸器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