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關節病變恐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08 08:30:00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台中63歲馮女士4年前出現手部關節及頸部不適、容易疲倦等症狀,嚴重時,甚至無法轉門把、開瓶蓋,赴醫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幸發現得早,透過傳統免疫調節藥物治療,1年後病情得以控制。

24小時最熱


66歲的李女士10年前發病,起初使用傳統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仍有發炎反應,改透過健保申請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終獲得控制,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列入全民健保重大傷病,若無好好治療,可能造成失能、縮短平均壽命,不可不慎。


國人常見慢性關節疾病 嚴重會影響生活並危及生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內科教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由於患者本身因免疫系統失調,會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變形,甚至會導致內臟器官發炎與侵犯,可能危及性命與生活機能。


以馮女士為例,兩手手指、手腕一開始先出現紅、腫、熱等情況,隨後開始疼痛難耐,甚至連出門轉門把,或者旋開飲料瓶的瓶蓋,都讓她痛徹心扉,生活品質降到谷底。


陳俊宏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女性,若幼年時發病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可能會在年輕時造成殘疾,進而失去自理生活能力,因此健保將之列入重大傷病,目前研究認為此病的發生與基因、環境有關,若患者本身具家族基因,加上暴露於抽菸、感染的環境下,都可能會誘發此病。


小關節有症狀就該提高警覺 降低日後失能遺憾


由於患者發病後6個月內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根據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院最新的診斷標準,當小關節出現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包括早晨關節僵硬且不適超過1小時、有3個或以上關節發炎、對稱性關節、在身體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結節、發炎指標ESR(紅血球沉降速率)及CRP(C反應蛋白)呈陽性反應,就應及早接受治療。


陳俊宏介紹,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的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及免疫製劑,若患者半年內沒有獲得良好治療效果,則會考慮第2線治療,如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或小分子生物製劑,一旦治療達標,患者也不能自行停藥,必須持續追蹤,才能降低罹患血管炎、心臟疾病(心肌炎、心包膜發炎等),以及肺結節、肺纖維化、肺炎、乾眼症、鞏膜炎等併發症的風險。


陳俊宏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從體內產生抗體,到出現症狀而確診,通常需要7至10年的時間,所以有易感體質的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並就醫,接受適當的預防和治療,並有意識地建立良好生活,如飲食清淡、減肥、作息正常、戒菸等,將誘發因子去除,就能降低日後失能的狀況。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外景主持人最怕紫外線!陳俋塵公開肌膚防曬保養秘訣
▸婦科手術最常發生腸沾黏 玻尿酸材質防沾黏貼片阻風險

NOW健康 身心健康 關節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慢性關節疾病

最新消息

外景主持人最怕紫外線! 陳俋塵公開肌膚防曬保養秘訣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0-08 09:45:00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隨著本土疫情趨緩,中秋連續假期全台湧現出遊潮,但是秋老虎發威的情況下,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若沒有做好防曬,恐會造成許多肌膚問題,這也是時常需要在戶外走跳、以豐富表情分享各種旅遊心得的外景主持人──正妹陳俋塵的切身問題,她深切感受到防曬和肌膚保養對外景主持人的重要性。

24小時最熱


即將在11月6日開跑的「銀髮族運動會」,將於台北小巨蛋旁的市立體育館舉辦,人間衛視《幸福時光》會在周六晚間10:00、周日早上8:00及下午2:00播出,陳俋塵為了讓自己時常呈現在最佳狀態,已預約專業的皮膚科診所進行肌膚修護。


▲莊德揚院長表示,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對於肌膚的傷害也有所不同。(圖/莊德揚院長提供)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指出,肌膚經長波紫外線(UVA)照射會破壞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進而產生皺紋、鬆弛;而中波紫外線(UVB)則會使肌膚變得暗沉、產生斑點,這些都是典型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


莊德揚說明,雖然透過玻尿酸、聚左旋乳酸等填充物,或使用肉毒桿菌素,能改善肌膚問題,不過填充物注射後,在風險較高的區域有可能有形成結節或造成血栓、失明等風險;至於肉毒桿菌素,若劑量較重則短期有表情較僵硬的可能性。


然而,有些希望追求效果自然且安全的愛美人士,會選擇使用自體血小板來改善膚質,像是PRP或PLT凍晶。自體血小板是萃取自個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內含豐富的再生因子,因取自於自身較不易出現過敏症狀,即使是較敏感的T字部位也很安心,很適合搭配做複合式的療程。


自體血小板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能搭配許多肌膚上的療程,但缺點就是每次使用,都需要採血,最近1款PLT凍晶,可以1次抽血,製作出10至20瓶純度和濃度高的血小板凍晶,省去每次採血的麻煩,並由專業醫師透過2到3次、每次間隔1個月的全臉使用,包括使用在臉頰和眼周肌膚以改善表皮的彈性光澤。以過去的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2次使用後,1年回診追蹤,肌膚底層的膠原蛋白量仍然比使用前多。


▲莊德揚提醒,PLT治療仰賴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且注射後的保養相當重要,即使陰天、冬天都還是有人體感受不到的UVA照射。(圖/莊德揚院長提供)


莊德揚進一步補充,如需加強細紋、斑點和肌膚鬆弛等老化現象,可以使用皮秒雷射、電波拉提或注射填充物,搭配PLT加強肌膚淺層及結構性問題,容易老化的部位多是在骨骼、韌帶、臉頰凹陷處、額頭、眼周等,尤其是額頭和T字部位的血管較多,PLT較能避免施打填充物的風險,此外,許多患者在治療後的長期追蹤回饋反應,上眼皮的睫毛變長且濃密,因此目前應用做為生髮的輔助治療,改善髮際線後退或雄性禿問題,用途相當廣泛。


最後,莊德揚提醒,PLT治療仰賴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且注射後的保養相當重要,即使陰天、冬天都還是有人體感受不到的UVA照射,因此參與此次運動會的民眾都應特別加強防曬,每2到3小時補擦1次防曬,延緩肌膚老化的速度從日常保養做起。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血脂超標很傷腎! 高血脂讓腎功能惡化恐增加死亡風險
▸游泳後鼻子好癢! 10歲孩童鼻內竟有1條3公分黑水蛭

NOW健康 身心健康 紫外線 外景主持人 陳俋塵 肌膚防曬 保養秘訣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