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憂鬱症比率更高?恐與「這些」營養素的缺乏有關,研究人員打問號:「是先有素,還是先有憂鬱」?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1-11-20 08:00:04

據估計,世界上約有 8% 的人口認為自己是素食主義者,隨著健康、環保觀念及素食食品推陳出新,吃素的人大概只會越來越多。然而今年 10 月一份來自《食品科學與營養學評論》(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研究分析發現,素食或純素食主義,會擁有較高的憂鬱和焦慮症風險,這可能與某些營養素的缺乏有關?也存在著一些「肉不肉,快樂或不快樂」的相關爭議,研究者們都有話要說。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素食外食者怎麼吃最健康?謹記4大飲食重點:「纖維吃太多」恐缺鐵,每天至少空出一餐吃「全穀物」!

1. 素食者憂鬱、焦慮症比率更高?

source:Hermes Rivera@Unsplash

該份研究是對過去 20 項相關研究的系統綜述,共囊括 171,802 名參與者。簡而言之,研究團隊發現大多數的研究都表明,不吃肉者(素食與純素食者,Vegetarian 與 Vegan)患憂鬱症、焦慮症或自我傷害的比率或風險,比肉食者要高得多。且這些研究的方法越嚴謹,素食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係就越強。這樣的相關性並不會隨著性別而變化,但與年齡、社經地位、吃什麼肉或吃肉多久等問題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必須打個問號──他們無從判斷這些因素是否也會產生影響。

延伸閱讀:素食者如何補鈣?4大類高鈣食物告訴你:「它」居綠色蔬菜之冠,黑芝麻、小豆干都遠高於牛奶!

2. 不吃肉,並不能提升心理健康

source:Louis Hansel@Unsplash

因為是對過去相關研究的回顧,你能知道稱「素食者心理健康較差」的研究,事實上早已不是新聞。原因是什麼?該份研究的合著者心理學家 Urska Dobersek 告訴 《內幕》:「你見過多少快樂又限制飲食的人?應該很少。從長遠來看,限制飲食會讓人不健康和不快樂。」他認為透過不吃某些食物或飲料就能變得更健康、更快樂,是一個過於簡化且不科學的觀點,「我們的發現是,研究並不支持這一個想法:不吃肉可以提升心理健康。」

延伸閱讀:「彈性素食」怎麼吃才對?獲年度最佳飲食法亞軍,「親植物不反肉」,但「這些」營養素當心容易缺乏!

3. 才怪,是這些人「本來就憂鬱」

source:Brett Jordan@Unsplash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不會將素食飲食與導致精神疾病畫等號,只能說「可能存在關聯」(一些人嗤之以鼻,指出有牛肉商贊助 Dobersek 的研究經費)。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在決定素食前,是不是就已經處於憂鬱或焦慮的狀態中?2012 年發表於《國際行為營養與身體活動》(IJBNPA)的研究認為是如此,表明許多人是在被診斷出精神疾病後才開始素食──因此,素食可能根本不會導致憂鬱,而是憂鬱的人會選擇素食,藉此「治療自己」。

人們在出現心理危機後成為素食主義者,Michalak 和研究團隊列出 3 個可能原因:心理健康出問題的人可能會希望透過「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來影響自己;可能天生擁有較纖細的情緒,例如因為對動物的同理心而拒絕吃肉;可能屬於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更容易產生焦慮的人。

4. 素食者缺乏這2種營養素,也可能導致憂鬱

source:Vinicius Benedit@Unsplash

素食者對於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也被認為是導致憂鬱與焦慮的原因。如維生素 B-12、Omega-3 脂肪酸,這兩者得透過動物性食品才能攝取足夠,而缺乏這些營養素被認為與憂鬱、低能量(low energy)及新陳代謝不良有關。全素者最好是服用維生素 B-12 的保健品,或多吃一些有額外添加維生素 B-12 的穀物和或豆製品;Omega-3 脂肪酸最豐富的來源則是高脂肪魚類,或補充魚油保健品。至少目前較廣泛的共識是,營養均衡、生活習慣良好,你健康又快樂的可能會比較高。

參考資料:businessinsider"Meat eaters are less anxious and depressed than vegans, analysis suggests"by Aylin Woodward,Gabby Landsverk、psychologytoday"Why Are Vegetarians More Likely to Be Depressed?"by Sebastian Ocklenburg, Ph.D.、Urska Dobersek,Kelsey Teel,Sydney Altmeyer,Joshua Adkins,Gabrielle Wy,Jackson Peaka(2021).Meat and mental health: A meta-analysis of meat consumpti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

Bella儂儂 憂鬱症 營養素 素食者 研究人員

最新消息

從生活習慣做起 保護免疫系統讓身體更健康

愛健康
引新聞
發布時間:2021-11-20 08:30:47

(陳樂珊/綜合報導)不論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抑或是每年12月至隔年3月適逢高峰期的流感,即便有注射疫苗,卻是無法保證免疫,僅能幫助減少重症、死亡風險;特別是進入40歲後,免疫系統會逐年衰退,因此疾病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提升免疫力的基本功就是關鍵,以下3點千萬不得不多留意!

24小時最熱

圖/秋冬流感季節,除了施打疫苗增加保護力,提升免疫力更為重要!WorldGym提供

  1. 飲食

老年人最常見的,就是缺乏「微量營養素」,各種微量營養素缺乏都會改變我們的免疫反應,例如:鋅、硒、鐵、銅、葉酸和維生素A、B6、C、E等,尤其老年人可能會因為牙齒不好、沒有食慾等因素吃得比較少,食物的選擇性單一也會造成微量營養素的缺乏。

  1. 肌肉量減少

過了30歲後,肌肉會開始流失,60歲之後,全身肌肉會減少30%,這時可能會面臨肌少症,致使走路困難;而當肌肉量減少時,新陳代謝的速率也跟著下降,讓老人家時常吃不下,因此又回到缺乏微量營養素的情形了。

  1. T細胞減少

T細胞是人體的免疫細胞之一,它可以直接摧毀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有些科學家認為胸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無法產生足夠的T細胞,導致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低下將增加染疫風險,尤其秋冬為流感季節,65歲以上長者更是高風險族群,雖然無法免除身體老化、T細胞會減少的事實,但維持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充足睡眠、不吸菸、不過量飲酒、減少壓力等狀態,還是有助提高身體免疫力。而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少長者會選擇吃保健食品來增強免疫力,但其實保健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在一般食物中即可攝取的到,所以要提升免疫力,還是從生活習慣做起,保護好免疫系統,讓身體更健康。

熱門新聞:2021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18日登場!顯示應用狂潮襲來 推波零售疫後突圍

引新聞 免疫系統 身心健康 生活習慣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