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氣溫動輒35度,新聞上更有民眾被熱昏頭甚至死亡的案例,不少人便開始擔心自己在太陽底下待太久,是否也有中暑的可能性?事實上你我口中的中暑,多半是熱衰竭或熱暈厥,真正的中暑則是熱傷害當中最嚴重的一種,還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關於熱傷害其實有分成3種常見類別,接下來天氣也只會越來越熱,只有提高警覺並正確處理才能避免這些病症發生在你身上。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夏天油頭必備「薄荷涼感洗髮精」推薦10款!MIT控油大師是它,韓國呂這款號稱頭皮清道夫
1.中暑前兆:熱衰竭、熱暈厥
在中暑之前,我們先會經歷熱衰竭與熱暈厥等多種熱傷害,其中熱衰竭就是當人長時間處在高溫的環境下,大量流汗加上未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造成的頭痛、疲倦、無力、噁心、定向力變差等反應;熱暈厥是指長期站在炎熱的環境,因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血液跑到四肢與周邊血管,導致腦部血流量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的現象,這兩種現象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演變成中暑。
延伸閱讀:夏天太熱戶外旅遊能去哪?推薦台灣10大避暑聖地,酷夏就要透沁涼玩!
2.中暑會有哪些症狀?
中暑是熱傷害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症狀為體溫高達40度或以上、意識不清、躁動、行為異常、抽慉或昏迷,主因為體溫調節失衡,本身製造的熱量過多但是身體排熱系統來不及散熱,除了會造成中樞神經異常,也可能會讓多處器官衰竭,甚至昏迷或休克造成死亡風險,重要的是,中暑不只會在太陽底下發生,只要是悶熱無風的環境或直射太陽無遮蔽的室內都可能造成中暑。
3.這6種人容易中暑
雖然導致中暑的主因是高溫的環境,但生活中仍有一些誘發因子會引發中暑,這幾種高風險族群要多留意,像是生理調節功能較差的長者與兒童;肥胖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MI≧24)會因為皮下脂肪堆疊讓散熱功能變慢;服用特殊的藥物三環抗憂鬱劑、抗組織胺、抗膽鹼抑制劑、乙型神經阻斷劑、利尿劑者以及慢性病患;以及常見的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都要提高警覺防範中暑。
4.熱傷害急救處理
若患者已經中暑要先打119,在等待救援期間,可以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鬆開身上衣物,並用毛巾擦拭全身、冷水袋敷頭頸、腋窩以及大腿根部,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若患者意識模糊、嘔吐就不宜給水以免嗆到,此外,擦酒精、泡冰水都是錯誤的急救行為,擦酒精僅能暫時使皮膚表面溫度下降,而實際上會導致毛細孔收縮阻礙散熱;泡冰水則會導致血管過度收縮引發心律不整。
5.平時可以怎麼預防?
source:Getty Image
炎炎夏日為預防熱傷害,切記掌握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要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喝茶、咖啡或酒精這些利尿的飲品,保持室內好通風良好,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戶外活動最好安排在上午或午後,儘可能在活動地點加設遮蔭,並且提高警覺適度地休息讓體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