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血量越來越少、經期縮短、週期變長!可能是「卵巢早衰」,不治療可能導致不孕

愛健康
By 妞新聞
發布時間:2021-08-14 19:15:00

24小時最熱

妳是否每個月都有這樣的困擾:月經來都是幾滴就結束,月經血量越來越少?或是經血天數越來越短,2~3天就全部結束了?或是月經週期越來越長,甚至變季經?小心以上3大徵兆都是卵巢早衰徵兆。中醫師表示,卵巢早衰不一定是老化導致,也有可能是免疫失調惹禍,不治療恐不孕!透過針灸、藥物調理內分泌,平衡免疫力就能助孕。

卵巢早衰有徵兆

女性卵巢機能約在35歲會達到高峰,隨後便會跟著年齡增長而慢慢衰退。雖然,一般來說多數女性在年屆45歲以前,卵巢機能的緩慢衰退,並不會為其生活、健康上帶來顯著的改變。可是,臨床上仍發現,有些部分婦女,會有較早或較快出現卵巢早衰的問題。如果婦女朋友發現自己的經期不足2天(女性正常經期為4至7日)總是滴個幾滴就結束,或月經週期3至5個月才來一次等,且常伴隨出現潮熱、出汗、心煩、健忘,以及皮膚乾燥、陰道乾澀,甚至骨質疏鬆的情形,就要留意可能有卵巢早衰的問題。

除了年齡之外,卵巢早衰還有什麼危險因子呢?1名32歲本身是長期服用西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結婚3年都沒有受孕,至西醫婦產科檢查,卵巢功能竟然明顯退化,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值已經在1以下(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存量」偏低,懷孕機率大幅下降,由於月經長期不規則,加上常有臉部潮紅與皮膚乾燥的情況,從沒想過這麼早的年紀卵巢就開始早衰,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看診。

自身有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是卵巢早衰危險因子

收治患者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周宗翰中醫師認為,A小姐的卵巢早衰不是屬於典型的腎虛型老化導致的卵巢衰退,反而是免疫失調導致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卵巢,造成卵巢機能衰退。而且紅斑性狼瘡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等免疫系統的疾病,不可隨便亂用溫補藥,應該以調節免疫的方向去治療。經過一年中藥與針灸的長期抗戰,今年已經34歲的A小姐在疫情嚴峻時候成功安穩生下小寶寶,紅斑性狼瘡症狀在中藥與西藥相互搭配的治療下,也有顯著好轉。

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卵巢早衰一般是提早老化的徵兆,但是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案例是跟免疫調節失調有關係,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卵巢造成卵巢功能暫時衰退,這時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也會跟著偏低,可能伴隨出現月經延後、不孕、性慾下降、潮熱多汗、陰道乾澀、失眠煩躁等假性更年期症狀。

傳統中醫治療以補腎為主,但是面對免疫失調導致的卵巢早衰,胡亂溫補反而會讓免疫失調症狀更加惡化,也可能加重本身潛在性的免疫系統疾病的惡化,如關節腫痛越來越嚴重,皮膚癢疹越來越惡化,通常這類型的病友補藥酒是碰不得的。

免疫疾病症狀要控制好,避免造成身體發炎影響卵巢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免疫系統失調導致卵巢早衰的患者要自然受孕有一定的難度,先決條件是月經週期一定要規律,免疫疾病的症狀一定要控制好。所以長期規律服用的西藥,也不能隨便貿然停用,中醫利用針灸與中藥把身體的平衡抓回,讓身體回到它該有的平衡。注意,免疫反應太過與不及都不好,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接著伴隨而來的是細胞激素風暴,造成身體發炎,卵巢與內分泌系統也會受到明顯影響。

中醫針對自身免疫疾病造成卵巢早衰的調理,一般會使用風邪外感常用的桂枝、荊芥、紫蘇葉,或是調理腸胃的木香、白朮、茯苓等中藥,對於治療卵巢早衰至不孕也有正面幫助。而頭皮針與耳針刺激,刺激耳廓影響迷走神經,傳訊至大腦,進而影響身體免疫調節,可以讓不聽話的免疫系統變溫馴。

調節免疫改善卵巢早衰,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Source:unsplash

要調節免疫改善卵巢早衰,避免造成不孕,良好睡眠品質是關鍵,睡眠是很重要的身體修復時間,身體所有細胞的亞健康或微發炎狀況,都是在睡眠時修復,再來就是情緒要穩定,日常生活應保持心情愉快,適時抒發壓力。中醫認為過度的情緒會傷害臟腑,例如,怒會傷肝;肝是掌管自律神經的總司令,情緒影響肝,肝影響荷爾蒙,荷爾蒙又會影響子宮卵巢的作用,進而影響女性健康。

避免卵巢早衰,在日常飲食方面也有注意要訣,少吃加工食品絕對有必要,因為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改變口感、外觀色澤、香味及延長保存期限,往往含有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等添加物,還有像是火鍋料、醃製類絞肉食品,泡麵、罐頭等,都屬於容易刺激免疫系統的地雷食物,應避免食用

防疫在家愛愛也能好「孕」到!減重助孕,地中海型飲食不可少

吃出好孕!助孕多吃菠菜、鮭魚,牢記5要3不要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釀不孕?喝這茶祛濕化痰、助孕塑身

妞新聞

最新消息

夏日悶熱久戴口罩讓蕁麻疹惡化 患者不只痛苦心也很累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8-15 14:30:00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疫情爆發後,多數民眾改成線上購物,導致貨物流量倍增,每天的貨運量猶如過三節,有些物流司機的工時,每日10小時起跳,在工作量暴增、壓力也變大之下,就有1位慢性蕁麻疹的貨運司機提到自己的心酸,「由於長時間戴口罩,加上天氣時而悶熱,時而暴雨,常常覺得皮膚發癢,更擔心因無法常洗手及消毒,會在不自覺中觸摸到臉,反而把病毒及細菌帶到臉上,增加染疫風險。」疫情下,讓貨運司機不只忙,心更累。

24小時最熱


▲防疫期間外出規定不得脫下口罩,確實容易因為悶熱造成慢性蕁麻疹症狀惡化。(圖/照護線上提供)


壓力及情緒容易誘發蕁麻疹發作


勻禾妍美學診所劉承翰院長表示,防疫期間外出規定不得脫下口罩,確實容易因為悶熱造成慢性蕁麻疹症狀惡化。目前慢性蕁麻疹患者多數與體質有關,另外壓力、荷爾蒙、自體免疫、特殊過敏原如環境溫度、流汗、太陽、食物等也都會誘發蕁麻疹,只要症狀持續達6周就稱作慢性蕁麻疹。


日前,門診就有1位40多歲慢性蕁麻疹媽媽,因疫情被迫放無薪假,面對收入銳減的壓力,加上長時間待在家照顧小孩,她形容「小孩的校門關彷彿是家長的鬼門開」,雙重壓力之下導致她無法適應,夜夜失眠,在這負面情緒及高壓循環下,加速惡化慢性蕁麻疹的症狀。


劉承翰院長提及,防疫期間,易敏族也容易因情緒壓力而引發過敏症狀。因此,疫情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長時間在家也要有規律的運動、培養個人興趣,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能避免壓力誘發過敏症狀。此外,也要勤換口罩、打掃消毒周邊環境,以減少病毒的傳染並降低過敏發作的機會。


▲疫情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長時間在家也要有規律的運動、培養個人興趣,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能避免壓力誘發過敏症狀。(圖/照護線上提供)


選對治療好武器 對抗蕁麻疹事半功倍


目前對於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劉承翰院長表示主要是協助病人找到或是減輕導致症狀的惡化因子,接著會為患者開立長期口服的抗組織胺,以緩解皮膚搔癢的症狀,同時也會依症狀輕重、患者需求,調整劑量或是選擇合適的抗組織胺藥品。


劉承翰院長進一步提到,過去傳統的抗組織胺容易嗜睡甚至會影響肝腎。因此,特別提醒需要長時間專注力的人士像貨運司機、工程師及考生,或是有肝腎方面疾病的患者,更需要與醫師討論與自己最合適的藥物,選用不會穿透腦血障壁及影響肝腎的抗組織胺藥物,才能避免緩解了症狀,卻因副作用影響工作效率及安全性的問題。


目前已有「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可快速有效改善慢性蕁麻疹症狀,經研究證實服用1顆,1小時內能迅速緩解過慢性蕁麻疹症狀,效果持續24小時。即使是有肝腎方面的問題,或是老年患者,都不需要另外調整劑量,安全性佳。


對抗蕁麻疹掌握5不3要


當蕁麻疹症狀發作時,劉承翰院長也提醒患者做到5不3要。「不抓皮膚、不洗過熱洗澡水、不過度清潔、不曬太陽、不壓迫皮膚(如穿著寬鬆衣服)」。而3要則為「要適度抒發壓力、要避開過敏原及刺激物、要與醫師討論合適藥物及遵從醫囑」,才能真正緩解過敏症狀。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疫情壓力大 慢性蕁麻疹患者心酸誰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熱不敢買香蕉怕熟透、變軟 學會這招保存可以放更久
▸久站腳底起水泡能擠破? 皮膚科醫師示警擠破水泡下場

NOW健康 口罩 蕁麻疹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