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沒有火鍋料就不完整了啊!但很多時候害你體重上升的不是飯不是湯,很可能是小小的火鍋料。營養師高敏敏在 Facebook 專頁上分享了「火鍋料熱量圖鑑」,共計 15 樣由高至低,來看看你喜歡的排了第幾名;火鍋料又該怎麼選購才夠安心呢?結霜過多、過鮮豔都要小心,冷冷的天學會聰明吃火鍋!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吃火鍋不變胖?掌握這些飲食「順序」,7點秘訣讓妳冬天吃鍋體重不暴走
1. 火鍋料熱量排行,你最愛的上榜沒?
source:Jerry Lai@Flickr,CC BY-SA 2.0
火鍋料,你最愛哪一個?對儂編來說炸豆皮、燕餃是必放的,但這些加工食品通常都低營養、高鈉高油脂高熱量,如果很會吸湯那更危險!看看以下的「Top15 排行榜」,營養師高敏敏提醒,約 2-3 個火鍋料就是 100 大卡,言下之意,可能就是許多油鹽糖跟澱粉的堆疊。
- 1. 油條(27g) 148 kcal
- 2. 炸豆皮(20g) 95 kcal
- 3. 百頁豆腐(40g) 91 kcal
- 4. 魚包蛋(顆) 68 kcal
- 5. 米血糕(35g) 65 kcal
- 6. 貢丸(顆) 48 kcal
- 7. 魚丸(顆) 38 kcal
- 8. 起司丸(顆) 32 kcal
- 9. 甜不辣(顆) 32 kcal
- 10. 燕餃(顆) 31 kcal
- 11. 水晶餃(顆) 30 kcal
- 12. 蟹肉棒(顆) 22 kcal
- 13. 蛋餃(顆) 21 kcal
- 14. 魚蛋(顆) 10 kcal
- 15. 魚卵卷(顆) 8 kcal
延伸閱讀:便當配菜熱量排行Top12!「毛豆炒豆乾」納含量最高當心水腫,不討喜「三色豆」竟擁有高營養價值?
2. 火鍋料選購,注意 4 重點
source:Anna Shvets@Pexels
有上面這張表的幫助,下次吃火鍋,要加點什麼東西就能再多想個兩分鐘。衛福部建議購買加工食品前,應仔細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以避免因吃下過多熱量、脂肪及鈉。適量吃也還無所謂,吃到食安有問題的火鍋料才是萬萬不可。在家自己煮火鍋,選購火鍋料時有什麼事情要注意呢?買得安心,高敏敏分享以下 4 大重點:
1. 選擇合格賣場:環境整潔衛生、低溫控管,確保食品保存良好。
2. 標示清楚、包裝完整:不要亂買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商品,裡面包了什麼很難知道。
3. 視覺、嗅覺判斷:勿挑選產品有異味、顏色過於鮮豔、死白或暗沉的,可能有過度添加物。
4. 常理判斷:如果結霜過多,就有可能是在冷凍櫃中存放太久了。
延伸閱讀:「植物肉」真的比較健康嗎?4大重點釐清:取代紅肉可能有益,選購時注意「這些」成分標示!
3. 吃鍋 5 地雷要注意:鈉含量,喝兩碗湯就超標?
source:Richard, enjoy my life!@Flickr,CC BY-SA 2.0
吃火鍋的健康陷阱很多,高敏敏提醒,除了熱量之外,鈉含量也是火鍋的陷阱之一。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mg(=6g的鹽),長期攝入太多的鈉及油脂,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的機率──但其實吃火鍋,基本上喝兩碗熱湯就會超標了!因此以下 5 大事項在吃火鍋時要特別注意:
1. 湯底選擇普通清湯:以 1 碗麻辣鍋底來說,熱量約 170 大卡,超過半碗飯的熱量。所以建議選擇大骨、蔬菜、昆布等熬成的清湯。想喝清湯還得趁放料之前,下肉之後就不要喝囉。
2. 多吃蔬菜,少加工食品:國建署表示,吃火鍋也可以依照「我的餐盤口訣」,每餐的蔬菜量比你的拳頭再多一點。相比而言,蔬菜類低熱量且高營養,多吃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
3. 主食選擇麵類,全穀類更好:高敏敏表示,白飯可以替換成高纖維的根莖類食物,其熱量約是白飯的一半,還能補充膳食纖維。「飯跟蔬菜一樣多」,每餐飯的量則建議比拳頭再多一點,若是搭配南瓜、芋頭及麵、冬粉及米粉等,因會膨脹,可吃到約為 2 個拳頭大。
4. 選擇低脂肉品:霜降牛、梅花豬、五花肉、培根片都屬於高油脂肉品;低脂的則以雞肉、里肌肉、牛腱、鯛魚片為主。真想要吃得健康,補充蛋白質應以豆類及豆製品為優先,再來是魚類、海鮮類及蛋類,最後才選擇肉類。大小及厚度建議為你的一個掌心大。
5. 以天然辛香料調味為主: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都是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想讓食材提味,建議多以蔥、薑、蒜、香菜、蘿蔔泥與辣椒等新鮮食材。